第58章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  郭嘉立刻领会了曹操的用意。

  这是在确立曹昂的地位,开始为其重点培养心腹。

  作为长子,曹昂与其他兄弟年龄差距较大,若无意外,曹丕等人基本无缘继位。

  吸取了袁绍分散权力的教训,曹操自然不会重蹈覆辙。况且曹昂表现亮眼,是最早跟随叶辉学习的曹家子弟。

 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他这一生注定不凡!

  …………

  很快,张昭被引至曹操面前。

  “哈哈,子布先生到了!快请进!”曹操并未出迎,只是看到张昭便热情招呼,如同老友重逢般熟稔。

  这番态度让张昭既惊喜又意外。

  他来时设想过曹操的种种形象,却未料到会是这般情景。

  张昭不敢怠慢,连忙上前行礼:“彭城张昭见过曹公!”

  曹操起身相迎,扶住张昭的手臂:“子布先生不必多礼!”

  “谢曹公!”张昭再次恭敬作揖。

  “先生能来鄄城,操倍感欣慰!”曹操说道,随即吩咐侍者:“上茶!”

  说着将张昭引至自己身旁的座位。

  这份礼遇让张昭由衷感动。

  片刻后,仆人奉上清茶,置于案几。

  曹操亲自为张昭斟了半杯。

  “子布,尝尝我们鄄城新产的春茶,这是上好的明前茶,别有一番风味!”

  张昭见茶汤清亮,幽香扑鼻,心中暗暗称奇。

  我茶事新得

  素日所饮皆浓酽苦茗,煎煮时更添姜蒜椒桂,有时还须油炒水滚,工序繁复,饮之仅得习以为常四字罢了。

  张昭拈起瓷盅,先以鼻尖轻嗅,顿觉幽芳袭人,直透灵台,周身毛孔为之一畅。

  浅啜半口,任茶汤徐徐滑喉,但觉甘冽清润,舌底生津,恍若置身瑶池琼苑,果然别有洞天。

  一盏未尽,张昭已对这清雅茶汤爱不释手。

  妙哉!真乃绝品!他仰颈痛饮,琼浆入腹,顿觉百骸俱暖。

  遂向曹操拱手:多谢明公厚赐,此等仙茗本应瑶台有,尘世能得几回尝?昭何其幸也!

  曹操抚掌大笑:既蒙子布青眼,归时携些回去。此茶采自云雾峰巅明前嫩芽,经九十九道秘法焙制。烹时取一撮入壶,沸水高冲,立时可饮。

  原来如此!

  张昭恍然。

  这新法制茶全不似旧时繁复,难怪风味迥异。

  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张昭由衷赞叹,若将此茶广制贩售,必为军资大利。

  既已归曹,张昭自当竭诚献策。

  子布所见略同。曹操颔首,府中正研制夏茶,工序简化,取材亦宽。虽风味稍逊,却可惠及黎庶豪强。

  张昭面颊微热:明公谋虑深远,是昭多言了。

  曹操忽转话锋:子布以为,徐州百姓如何看待曹某?

  张昭略作沉吟:去岁明公取彭城粮仓,余粟尽散贫民。如今当地士庶皆颂明公仁德,反怨陶谦横征暴敛。

  原来曹操当年佯攻徐州,明取粮秣,暗收民心。陶谦苛政如故,百姓自然心向曹营。

  (民众心中难免误判,因而亲曹远陶也就在所难免。

  若不是这番缘故,张昭断不会踏足鄄城,更不会为孟德效力。

  往昔岁月里,因孟德兵锋直指徐州,彭城陷落,劫掠四起。

  张昭当时避祸江东,这才为孙氏所用。

  此番情形迥异,孟德非但未有过失,反倒赢得了美名。

  由徐州逃往江东的难民便寥寥无几了。

  妙极!妙极!孟德开怀大笑:

  只要徐州父老不责骂孟德,不厌恶于我便足矣!

  张昭略作迟疑,终是下定决心问道:明公欲再伐徐州否?

  面对张昭的试探,孟德笑声骤停,二人目光相接。

  子布以为,吾当攻徐州否?

  孟德机敏地反问道。

  这一问倒让张昭不知所措,本想探问对方,反被对方问住。

  面对孟德灼灼目光,张昭沉吟道:闻听兖州连年丰收,不仅屯田将士能够自给,更有余粮可支数载征战。

  百姓更是仓廪充实,一日三餐渐成风尚,便是豫州也大治!

  孟德颔首道:不瞒子布,确是如此!

  张昭遂离席而起,向孟德郑重行礼道:张昭恳请明公发兵收取徐州,使我徐州百姓也能丰衣足食。

  彭城万民殷殷期盼明公驾临,护我彭城周全!

  张氏乃彭城望族,此言基本代表了彭城国的意向。

  众人皆知,如今天下大乱,汉室倾颓,能者当立!

  诸侯征伐已成常态,最终一统天下者必登大位。

  似张昭这般人物,绝非死忠汉室之辈,毕竟他从未出仕,对汉室并无恩义可言。

  而徐州陶谦,虽为州牧,但张昭认为其非明主。

  所以当陶谦举荐他为茂才,邀他赴郯县为官时。

  张昭断然回绝,为此还被陶谦囚禁,幸得好友赵昱相助,才得释放。

  既有此般经历,张昭自然不会为陶谦效力,既然来到鄄城,便是心意已决。

  甚好!甚好!得子布相助,徐州指日可待!孟德连忙上前扶起张昭:

  若得徐州,子布便是刺史,为我好好治理徐州,使之更加富庶强盛!

  张昭闻言亦展笑颜。

  徐州振兴在即!

  明公英明神武,徐州必为明公所有,我代徐州数百万百姓谢过明公!张昭投桃报李道:

  明公,我有一挚友赵昱,字元达,乃琅琊人士,现任广陵太守。

  若明公需要,我可代为劝说,其必举郡来投。

  赵昱虽被陶谦举荐为太守,实则是因陶谦欣赏其名望才干,并非真正亲信。

  在陶谦眼里,这位新任太守的分量,恐怕还不及那个痴迷佛教、行事乖张的笮融!

  闻听此言,曹操欣喜若狂。

  徐州诸郡已收入囊中,只待攻破郯县,生擒陶谦。

  整个徐州便将尽归其手!

  …………

  徐州琅琊郡!

  开阳城内!

  此处乃陶谦麾下将领臧霸等人的驻防重地。

  当年黄巾作乱时,臧霸追随陶谦平定叛乱,因功升任骑都尉。后来他收编徐州散兵,与孙观、吴敦、尹礼等将领合兵一处,自立门户驻守开阳,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。

  由于臧霸等人皆出身泰山郡,麾下士卒多为收编的黄巾余部,徐州百姓私下称他们为泰山群雄!

  这些将领名义上归属陶谦,实则离心离德。

  陶谦为保徐州北部安定,对臧霸等人的所作所为也只得装聋作哑。

  这日!

  臧霸召集孙观、吴敦、尹礼、孙康、昌豨等将领议事!

  大哥,今日召集我等所为何事?

  是啊,既非年节又无战事,莫非有什么好事要关照兄弟们?

  众人虽推举臧霸为首领,实则各自拥兵数万,更像是军事同盟,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。

  臧霸沉声道:兖州曹公的威名,诸位应当不陌生吧?

  曹操!

  众人面面相觑,一时摸不透臧霸话中深意。

  臧霸继续道:曹公来信说,为保泰山郡安宁,希望我们这些泰山出身的将领管束部众,勿要侵扰故土。

  若有愿归乡者,他以镇东将军府名义承诺厚待,许以官职,让诸位风风光光返回故里!

  此言一出,满座哗然。

  曹操的招揽之意昭然若揭。

  若肯归顺,不仅待遇优厚。

  更能衣锦还乡。

  曹公去岁大败曹豹,兵锋直指郯城,威名远播!孙观率先赞叹。

  吴敦也附和道:听闻曹公治军严明,爱民如子。如今泰山郡五谷丰登,百姓安居,确实令人向往。

  昌豨捋须沉吟:但要我们放弃现有基业,总得拿出实在好处。若只是给个芝麻小官,倒不如继续做我们的逍遥王!

  众人纷纷点头,这确实是关键所在。

  如今自在快活,没有足够 ** 何必投靠他人。

  尹礼直截了当:大哥您拿主意吧!您说投曹我们就跟,您说不理睬我们绝无二话!

  这一席话引得众人纷纷赞同。

  臧霸虽非他们的直属长官,但在军中威望极高。

  倘若众人都随臧霸归顺曹操,独留自己不肯依附,不仅会遭到曹操的清算,连垂死的陶谦也决不会放过这个机会。

  别看那老家伙奄奄一息,实则心狠手辣!

  臧霸锐利的视线缓缓扫过在场诸将。

  随后转身回到主座,稳稳落座。

  诸位的顾虑我自然明了!

  我意坚守既定的行事准则——不依附、不支援、不冒进,只需固守现有疆域。

  徐州之事自有能者居之,待胜者诞生,我等再顺势归附。唯有真正的雄主才值得我等誓死效忠。

  这番话说得众将眉开眼笑,争先恐后地奉承:

  首领果然深谋远虑!

  就该如此!我们保持中立,待徐州易主再作打算。

  首领这招坐山观虎斗实在高明!

  你这莽夫!怎能用形容首领?该当重罚!

  是是是......首领这是运筹帷幄......

  宴席散后,诸将各自返回驻地。

  待众人离去。

  一道身影从厅内屏风后转出,向臧霸恭敬行礼:多谢将军成全!

  来人正是曹操麾下谋士吕虔。

  因其熟悉徐州形势,故奉命前来游说。

  臧霸虽未明确表态归顺,但其决定已然表明立场。

  陶谦与曹操孰强孰弱,不言自明。

  吕先生不必多礼。臧霸沉声道:

  我等所为,不过自保而已。

  乱世之中,唯此方能护佑一方百姓与亲眷,实乃......迫不得已!

  好一个迫不得已!

  吕虔感慨万千:这该死的乱世,谁不是身不由己?

  相信明公定能终结乱局,还天下太平!

  辞别臧霸,吕虔启程返回鄄城复命。

  徐州战事,一触即发!

  平原郡。

  宪和!你总算回来了!

  简雍出使鄄城遭曹操长期扣押。

  直至此时方才获释归来。

  刘备原以为爱臣已遭不测。

  久候不至的归期让他忧心如焚。

  刘备含泪相迎,目光却忍不住向后探看。

  然而使团空空如也,半粒粮米也未带回。

  简雍低垂着头,神情沮丧地说:主公,简雍有负所托,未能从曹操处求得良种,实在汗颜!

  张飞闻言立刻炸了锅,暴跳如雷:曹操这厮好生抠门!堂堂两州之主,竟连些种子都舍不得给!

  关羽眉头紧锁:宪和,曹操不借粮便罢了,为何还......

  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

  简雍长叹一声,解释道:主公,二将军、三将军,曹操起初拒绝借粮后便让我离开。不料半路遭遇黑衣人截杀,幸得曹军相救才保住性命。事后曹操以未尽护卫之责为由,表示愿在春收后借粮,实则派人日夜,实为软禁。

  我买通守卫才得知,是邺城方面得知主公借粮之事,派人暗害于我。曹操为避嫌,将我隔离起来,只等春收后送回平原。

  刘备不解:既然他答应借粮,为何......他想起当年讨董时,曹操对他颇为赏识,本以为这次借粮十拿九稳。

  张飞急得直跺脚,恨不能替简雍把话说完。
  http://www.hlys.cc/47640/58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