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 惊变夜至:世子府风声鹤唳
推荐阅读:
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
都市无敌战神
顾靖泽白今夏
快穿:在古早狗血文里兴风作浪
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
下堂王妃要休夫
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
阴气撩人:鬼夫夜来
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
南知意帝释景全文免费阅读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建安二十三年冬,邺城风雪骤急。夜幕刚落,世子府便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动。院门被风吹得猎猎作响,值守的士兵嘶声喊道:
“有荆州急报!请世子殿下速出!”
曹昂正在书案前写给皇帝的密信(关于孙权求婚),听到动静,心里不由“咯噔”一声。
——深夜急报,不是好兆头。
他立刻起身,披衣出厅。
风雪扑面,急报官的面颊冻得通红,跪地呈上密函:“殿下!逍遥山上……魏公曹公——遇刺!”
曹昂整个人瞬间冷住,喉咙像被什么刺到,忍不住低声道:
“……什么?”
曹丕和曹植听闻动静赶来,正巧听到这一句,两人同时变了脸色。
急报官迅速解释:
“今晚三更,有刺客潜伏林间,欲以毒箭伤魏公。所幸素窈掌门及时察觉,拦下毒箭,魏公仅擦伤。”
曹昂心口一紧,几乎无法呼吸。
曹操……父亲……遭刺?
他的脑子里瞬间闪过千百念:
是谁?
为何在逍遥派动手?
荀彧……是否安然?
这件事背后,会不会牵动天下局势?
曹丕握紧拳头,目光冷得像冰:“是谁干的?”
曹植脸色发白:“父亲有事……我们怎能坐得住?”
曹昂深吸几口气,让自己冷静下来。
他知道,现在不是儿子,是世子。
他沉声命令:
“把密函拿来。”
急报官递上密函。曹昂展开一看,字迹匆忙,却清晰得很:
“刺客身份不明,被山中弟子射杀。曹公伤轻无恙,文若亦安。谨速安邺城众心。”
——信是素窈所写,语气坚稳,不夸不乱。
曹昂终究还是忍不住闭了闭眼。
幸好。
真的幸好。
他重新睁眼时,目光已恢复为邺城世子的冷静锋芒:
“传我的命令——”
厅中所有属下都屏住呼吸。
曹昂一字一句:
“邺城不许有半点动静。加强更巡,加倍夜哨,皇宫那边派人告知陛下——魏公安然。”
众人齐声领命。
曹丕却皱眉:“大哥,不告诉皇上刺杀的部分?”
曹昂摇头:
“现在告诉,无异于让世人以为——
父亲一退隐,天下便生乱。”
曹植也反应过来:
“……的确。若陛下震怒,朝中新旧势力难免借机互相猜忌。”
曹昂点头:
“先稳朝廷。刺杀之事,等我确认幕后主使,再禀报。”
他看向急报官:
“再说刺客身份——山中弟子当场射杀,没有口供?”
急报官摇头:
“刺客装扮极其专业,没有腰牌,没有纹样,连指甲都被磨平……像是练家子。”
曹丕冷笑:“练家子?江湖客还是世家私兵?还是——东吴?”
曹植喃喃:“或者是想挑拨曹家、皇室关系的人……”
曹昂抬起手:
“不要猜。我们最容易被情绪带偏。”
他走到烛台前,低头思索片刻后开口:
“刺杀父亲,必有原因。但此刻外界不知道消息,只我们知道。”
他抬起眼,神情沉稳:
“——我们要先查清楚。”
曹丕:“你准备怎么查?”
曹昂:
“父亲伤势无碍,我只担心——”
他看向窗外漫天风雪,像看见远处的逍遥山峰:
“……刺客不止一个。
也不止一次。”
屋内瞬间安静。
即使如此,曹昂的神情却前所未有的坚定。
他不能慌。
不能乱。
不能让任何人看到曹氏的弱点。
片刻后,他转向兄弟:
“我会派曹彰带一支亲兵去逍遥派,名为探望,实为探查。”
曹丕点头:“他出面最稳妥。”
曹植心里紧了一下:“那……我能做什么?”
曹昂轻轻拍了拍他的肩:
“你留在洛阳,陪伴皇上。若这次刺杀背后有人针对我们曹家,你的安稳,是最好的回应。”
曹植重重点头:“我明白。”
此刻,兄弟三人站在一起,烛火照着他们的脸:
一人沉稳如山,一人锋锐如刃,一人柔光如玉。
这就是曹家最强的三子。
窗外风雪愈急,但邺城世子府内,却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。
曹昂拿起笔,在檀香弥漫的书案前写下一封简要密信,
只一句:
“父亲遇刺,伤轻无碍。儿即刻部署调查,不扰朝局。请父放心。”
他吹灭了烛火。
“好了。准备迎接——更大的风暴。”
建安二十三年冬月,洛阳寒风里卷着雪粒,太极殿里却燃着暖红的地龙。皇帝刚起驾退朝,正准备更衣小憩,便见内侍急匆匆跪在丹墀上:
“陛下,邺城有加急密奏——乃世子曹昂亲笔所上。”
皇帝脚步一顿。
曹昂的密奏,一向言辞稳重,却极少加“急”字。
“呈上。”
密奏很厚——不像战报那般简短,更像是……他一向喜欢的那种条理井然、带着温度的分析。
果然,刚展开便看到曹昂熟悉的笔迹:
“臣曹昂叩奏:
先父遭刺,幸保无碍,邺城安稳,请陛下勿念。”
皇帝心头猛地一紧,几乎要失手。
内侍忙跪地:
“陛下!”
皇帝沉声道:
“无碍……无碍……便好。”
但他手指依旧微微发抖。
他抬袖掩住鼻息,闭了闭眼。
他从未如此清楚地意识到——
自己竟如此怕曹操出事。
他努力稳住呼吸,再继续看信。
下一行——
“臣另得一事:
江东孙权遣使抵邺城,不先拜见陛下,而欲直见臣。
意图甚明——
不图朝廷,只为曹氏。
且开口便言:欲以孙氏皇妹下嫁于曹彰或曹植。
此事臣不敢自断,故即刻上奏陛下。”
皇帝盯着这里,眼睛一下圆了。
他倒吸一口凉气:
“孙权……求亲?!”
内侍吓了一跳:
“陛、陛下?”
皇帝拍案:“混账东西!”
他第一次对孙权失态骂出口。
内侍吓得跪下不敢抬头。
皇帝胸口发闷:
“不经朕,不入洛阳,不拜天子……
却跑去邺城找曹昂?!”
这是把他这个天子置于何地?!
更可怕的是——
孙权此举,是把曹昂当作“可以独立谈判的大诸侯”了。
这意味着:
江东认为曹操退隐后,曹家政权正在成形,曹昂在外眼中,已不是“一介臣子”,而是“未来魏国之主”。
皇帝的呼吸变得更深,怒意、恐惧和焦虑全部乱成一团。
但他继续往下看。
曹昂在信里说——
“臣已识破其意,故拒不相见,请他先往洛阳拜陛下,再议他事。
此人闻言,面色不善,似有不敬之态。
臣恐其怀有旁意,务请陛下慎之。”
皇帝捏着信的指尖瞬间收紧。
曹昂……替他守住了天子的体面。
皇帝坐倒在御座上,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:
有被孙权挑衅的屈辱,有被曹昂维护的温暖,也有对曹家子弟越来越强的隐隐不安。
但更多的,是一种……
“朕并不孤单”的轻松。
他忽地抬头:
“来人,召曹子桓(曹植)入内。”
曹植来得很快,少年披着冬衣,神色焦急:
“陛下,是父亲的事吗?”
皇帝将信递给他。
关于孙权求亲,皇帝也有些哭笑不得:
“朕看,这孙权是把朕架空在外了。”
曹植立刻跪下:
“陛下不可答应!
东吴此举,不是和亲,是离间。
他们想挑动曹氏内部——
使邺城、洛阳各生嫌隙!”
皇帝看他这模样,忽地软了心,伸手把他扶起来,语气带着几分难得的温柔:
“植儿,你莫怕。”
“陛下,臣并非怕娶……是怕陛下受委屈。”
皇帝微愣。
他心里忽然像被什么轻轻触了一下,很软。
这孩子……是真的担心他。
皇帝深吸一口气,将信摊在案上,轻轻点了一下那行字:
“欲以孙氏皇妹嫁于曹氏公子”
然后冷声道:
“朕若真想嫁,嫁谁轮得到孙权指手画脚?”
曹植忍不住笑了出来。
皇帝抬眼,看向窗外飞雪。
“植儿,你替朕写一封回信。
文辞委婉些——
但意思要明白:
洛阳,才是天下正统。
邺城,不能替朕做主。”
曹植躬身:
“臣领旨。”
皇帝忽然伸手,轻轻按在他的肩上:
“还有——你也不要有压力。
朕不会拿你做联姻的筹码。”
曹植眼圈一红:“陛下……”
皇帝低声道:
“朕信你。朕也信你大哥。
至于孙权……他那点小心思——
朕不会让他得逞。”
殿内烛火跳动。
雪光在殿外闪亮。
皇帝手指轻触桌上的密奏,眼中寒意渐深:
“此番孙权出手,绝不只是求亲。
朕要亲自看看——
这个‘江东之虎’,究竟想咬谁。”
而在皇帝身旁,曹植俯身整理文案,瘦弱的背影被烛光拉得很长,却显得坚定。
这一刻——
皇帝忽然觉得:也许,有这两个曹氏兄弟在,他并不孤独。
第二天一早,孙权使者尚未入朝,皇帝便已召集近侍与曹植,连夜批好了回信。
皇帝手指敲着书案,一字一句道:
“朕不愿,也绝不会让曹、孙两家联姻。”
曹植不禁抬头:“陛下担心……?”
皇帝闭上眼,淡淡道:“若联姻,则孙权与曹家私交更深,天下会怎么说?
——说朕天子不如邺城。
——说孙权不拜洛阳而只拜曹氏。”
他睁眼,目光锐利:“植儿,你记住:
朕要的是安稳,而不是第二个‘袁氏宗亲联盟’。”
曹植心中惊动。
皇帝言外之意——
是把曹家当“王侯”,而孙权当“外患”。若两者结合,天下瞩目,皇权反弱。
皇帝冷声:“朕绝不让这种事发生。”
曹植低头应道:
“臣明白。”
洛阳的意见已定。
而此时——
邺城,世子府。
夜雨初歇,檐角水珠滴滴落下,屋内灯火通明。曹昂接到皇帝回信,正召集幕府谋士议事。
郭嘉虽身体羸弱,但神采奕奕,被人搀着入席。
谋士分成两派。
郭嘉轻轻咳了两声,开口便是锋芒:
“世子,此乃天赐良机!”
“孙权主动下嫁皇妹,既能稳住江东,又可让两家交好。
此乃百年难得的政治婚姻。”
他举杯,眼神锐利:“天下形势虽因上相(曹操)退隐有所变化,但曹家仍居北方之基。
江东若加入曹氏阵营,
北有魏、南有吴,
天下三足,其二在我,蜀中不过插标卖首之地。”
众谋士连连点头。
郭嘉继续:
“更何况——
孙权求亲,不是昏招,是敬畏。
我们若推拒太甚,反使江东生疑。”
他把杯子放下,声音沉稳而诱人:
“世子,此乃可一可再的机会——
联姻,可令曹家真正稳固天下之势。”
郭嘉一派皆点头赞同。
而另一桌,荀攸、陈群等人却大摇其头。
荀攸拱手:“世子不可!”
陈群皱眉:“绝不可!”
曹昂看向他们:“何以见得?”
荀攸冷静分析:“陛下方才册封魏公,天下正疑心上相有篡意。
此时一旦联姻,
天下必言——
曹氏自成一国,连江东都来与邺城联手,而非奉洛阳为尊。”
陈群冷笑:
“孙权此举,正是试探:
他不先拜陛下,却先来见邺城,
便是故意挑拨‘天子’与‘魏国’。”
他看了看郭嘉一派,语气沉重:“若世子答应,便中了孙权之计。”
“天下将言:
——曹家自立门户,
——不奉天子,
——江东与邺城暗通款曲。”
荀攸补上一刀:
“且陛下近日对世子极为倚重,若此时联姻,
岂不令陛下疑心世子也想另起炉灶?”
二派的气氛瞬间紧绷。
郭嘉虽然病弱,却眉目清亮,冷笑一声:“荀公太过顾忌,不敢进取。”
荀攸反击:“郭奉孝只知兵权,却不知政治风险!”
郭嘉:“风险可控,机遇无二!”
荀攸:“机遇可再寻,陛下之心若失,再难挽回!”
陈群:“世子若被怀疑,将来世子之位——也保不住!”
郭嘉:“是太软弱,所以才给了孙权可乘之机!”
荀攸:“是太贪心,反叫天下耻笑曹氏不尊天子!”
曹昂坐在中央,眉头紧锁。
两个核心点:
郭嘉派:联姻可得东吴,稳住当下,为曹家增加筹码,避免东吴入蜀或袭荆州。
荀攸派:陛下必疑心,天下必起谣。曹家会变成“独立大诸侯”,损天子,损大义,损未来声名。
争论越演越烈,甚至几人起身拍案。
郭嘉怒喝:“世子若听你们的,终将失江东!”
荀攸反击:“若听你的,终将失天子!”
两人针锋相对。
整个堂内烛火摇曳,空气仿佛燃烧。
曹昂缓缓站起身。
一刹那,整个堂内安静下来。
他声音不高,却压得住所有人:“陛下已然有意拒绝。
我曹昂——誓辅佐陛下,守护汉室正统。
绝不能让天下误会我们另立门户。”
他环视众人:“江东,未来可谈。
但今日——不能。”
郭嘉皱眉,却沉默。
曹昂继续:“孙权求亲,不是善意,是试探,是挑拨。
若我曹家答应——
洛阳会寒心,天下会震动。”
他深吸了一口气:“我宁失孙权,不可失陛下。”
荀攸等人神色放松,微微点头。
郭嘉闭目叹息:“世子……谨慎得过了头。”
曹昂摇头:
“奉孝,我不是谨慎,我是在护父亲、护曹家、也护这天下。”
郭嘉抬眼,与他对视半晌,最终缓缓点头:“也罢——世子志向,已现端倪了。”
堂上再次安静。
烛火映出曹昂的影子,稳、直、有担当。
他知道——
皇帝不愿联姻。
他也必须证明:
曹家不是第二个袁绍。曹家绝不会背离天子。
http://www.hlys.cc/47660/326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