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9章 将计就计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东宫深处,烛火通明,光线却驱不散那份沉甸甸的阴霾。紫檀案上,那枚刻着异兽荆棘的白玉佩,像一块不化的寒冰,散发着彻骨的威胁。
李承乾、裴行俭、薛仁贵三人围案而坐,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。
“好一个博陵崔氏!好一个国朝柱石!”
薛仁贵压抑着怒火,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,拳头捏得咯咯作响,
“嘴里喊着忠君爱国,背地里干的是挖大唐根基的勾当!老子这就去拧下那老匹夫的脑袋!”
他猛地起身,带得椅子一阵刺耳摩擦。
“拧下他的脑袋?”
裴行俭的声音如同冰水,瞬间浇灭了薛仁贵的暴躁,
“然后呢?凭一枚玉佩?凭你我几人的猜测?证据呢?崔敦礼只需一句‘家仆失仪,玉佩仿古’,就能把一切推得干干净净!他是礼部尚书,门生故旧遍布朝野!动他?打草惊蛇都是轻的,他反手就能给你扣上构陷重臣、意图不轨的帽子!到时候,掉脑袋的是谁?”
薛仁贵被噎得胸口发闷,狠狠一拳砸在自己大腿上:
“憋屈!那…那就这么干瞪眼?等着他把刀架到咱们脖子上?!”
李承乾的目光一直没离开那枚玉佩,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冷的桌面上划过。
裴行俭的话像针,刺破了他最初的愤怒,露出底下冰冷的现实。
他缓缓抬起眼,眼底翻腾的怒火已被一种更深沉、更危险的东西取代——一种近乎冷酷的算计。
“裴卿所言,是实情。”
李承乾的声音异常平静,平静得让薛仁贵心头一凛,
“崔敦礼敢把这张牌露出来,就是认准了我们没有证据,也暂时拿他无可奈何。他在亮爪牙,也是在试探孤的反应。”
他拿起那枚玉佩,对着烛火,让那狰狞的图案在光影中扭曲变形:
“他想要什么?无非是逼孤就范,或者…逼孤犯错。孤若暴怒,正中其下怀。孤若退缩,他便步步紧逼。”
他嘴角忽然勾起一丝极浅、极冷的弧度,仿佛在欣赏一件有趣的玩物,
“既然他送来‘好意’,想演这出君臣相得的戏码,那孤…就陪他好好演一场!”
薛仁贵瞪大了眼:
“殿下?您要…顺着他来?”
“不是顺着,是将计就计!”
李承乾的目光陡然锐利如电,扫过裴行俭和薛仁贵,
“他以为我们被这烙印吓破了胆,以为亮明身份就能让我们畏首畏尾?笑话!他亮出的,恰恰也是他的底牌!告诉了我们,这‘蜘蛛’真正的老巢在哪里!”
他将玉佩“啪”地一声按回桌面。
“裴卿,”
李承乾看向裴行俭,语气不容置疑,
“天亮之后,你亲自去一趟崔府。”
裴行俭瞳孔微微一缩,瞬间明白了李承乾的意图:
“殿下是想…示弱?”
“示之以弱,骄其心志!”
李承乾眼中寒光熠熠,
“你去见他,就说孤年少气盛,今日殿前言语或有冲撞之处,静思之下,深感惶恐。孤…感念崔尚书拳拳维护之心。那杯‘温润’的茶…”
李承乾顿了一下,嘴角的冷意更深,
“孤…现在觉得,或许…也并非不能入口。请他,多多担待。”
裴行俭心领神会,重重一点头:
“臣明白!臣定将此‘惶恐’与‘感念’,原原本本,送到崔尚书耳中!”
他知道,自己必须演得足够真,才能麻痹那只千年老狐狸。
“光麻痹他还不够!”
李承乾猛地站起身,走到悬挂的巨幅长安城坊图前,目光如炬,锁定在象征宫禁核心的北衙位置,
“崔敦礼最大的倚仗,除了他博陵崔氏的百年根基,就是他在军中编织的那张网!十六卫府兵,南衙禁军,他渗透了多少年?根基深厚!但北衙…”
他的手指重重戳在北衙禁军驻防图上,
“拱卫宫城,天子亲军!崔氏的爪子,伸进去没那么深!那里,还有不少真刀真枪拼杀出来、靠军功立足的寒门将领!这些人,未必买他博陵崔氏的账!”
薛仁贵眼中精光爆射,霍然起身:
“殿下是说…”
“薛卿!”
李承乾猛地转身,目光灼灼地盯着薛仁贵,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,
“你出身寒微,与军中那些凭真本事一刀一枪搏出位的将领,气味相通!孤要你,动用一切你能用的、最隐秘的渠道,绕过所有可能的耳目,暗中联络北衙禁军中可靠的寒门将领!特别是那些…祖辈或自身曾与关陇勋贵、山东世家有过旧怨的!告诉他们,太子知道他们的本事,也看得见他们的委屈!东宫,需要真正忠诚于大唐、忠诚于陛下的刀锋!”
薛仁贵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,巨大的责任感和被信任的激荡让他胸膛剧烈起伏。
他猛地单膝跪地,抱拳行礼,声音铿锵如铁石相击:
“殿下放心!这事关生死存亡,薛某就是豁出这条命,爬也要爬到那些兄弟面前,把话带到!北衙若稳,长安城的天,就塌不下来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他眼中闪烁着粗粝而坚定的光芒,
“刀锋藏在恭顺的刀鞘里才最致命!薛某懂得!”
“好!”
李承乾眼中终于露出一丝激赏,
“记住!隐秘为上!宁可慢,不可错!名单、接头方式、联络暗语,你与裴卿即刻商议,拟定最稳妥的方案!孤只要结果,不问过程!”
“是!”
薛仁贵和裴行俭同时应声,两人目光交汇,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和决绝。
整个东宫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,在夜色掩护下悄然运转起来。
死寂只是表象,底下暗流汹涌。
裴行俭的动作极快。
翌日午后,他便出现在了崔府那扇象征着无上权势的朱漆大门前。
通报,引路,无人阻拦。
崔敦礼在书房接见了他,依旧是那副宽袍缓带、智珠在握的世家领袖风范,手边甚至还放着一卷摊开的古籍,仿佛昨日东宫那场充满火药味的交锋从未发生。
“裴主事今日来访,倒是稀客。”
崔敦礼放下书卷,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意,抬手示意裴行俭坐下,目光却锐利如针,不着痕迹地扫过裴行俭的耳后。
裴行俭深深一揖,姿态放得极低,脸上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、混杂着疲惫与忧虑的神色:
“崔公折煞下官了。下官…是替太子殿下,前来致歉。”
“致歉?”
崔敦礼眉梢微挑,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讶异,
“殿下何出此言?老臣惶恐。”
裴行俭叹了口气,语气沉重:
“昨日殿下回宫后,独自静思良久。殿下…终究年少,血气方刚。回想殿前言语,或有失当之处,恐对崔公有所冲撞。殿下…心中不安。”
他微微抬头,迎向崔敦礼探究的目光,眼神里满是诚恳或者说,表演出来的诚恳,
“殿下遣下官前来,一是表达歉意,二来…也是感念崔公一片维护朝廷、敦睦君臣的苦心。殿下说…”
他顿了顿,似乎在斟酌词句,声音放得更低了些,
“那杯‘温润’的茶,细品之下,方知…崔公深意。殿下…领情了。还请崔公,莫要介怀殿下昨日年轻气盛之言。”
书房内一片寂静。熏香袅袅。
崔敦礼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,但镜片后的眼睛深处,一缕微不可察的、如同猎人看到猎物踏入陷阱般的满意光芒,一闪而逝。
他缓缓端起手边的茶盏,优雅地撇了撇浮沫,却没有喝。
“裴主事言重了。”
崔敦礼的声音慢悠悠响起,带着一种包容长者的宽厚,
“殿下天资聪颖,心系社稷,偶有急切,亦是赤子之心,何错之有?君臣之间,贵在坦诚。殿下能体察老臣些许愚忠,老臣…已是心满意足,岂敢有丝毫怨怼?”
他放下茶盏,目光变得深邃,
“烦请裴主事转告殿下,博陵崔氏,世受国恩,此心此志,天地可鉴。崔氏所求,不过君臣相谐,朝纲稳固。只要殿下…懂得这‘温润’之道,一切,都好说。”
裴行俭心中冷笑,脸上却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恭敬:
“崔公胸襟,下官钦佩万分!定当一字不漏,回禀殿下!”
崔敦礼含笑点头,似乎对裴行俭的“惶恐”和太子的“服软”十分受用。
又闲谈了几句无关痛痒的朝堂琐事,裴行俭便识趣地告退。
转身离开书房的刹那,裴行俭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透。
与这只老狐狸对戏,每一刻都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。
消息几乎与裴行俭前后脚传回东宫。
裴行俭刚将崔敦礼那番滴水不漏的“宽慰”之言复述完毕,一名东宫内侍便匆匆而入,躬身呈上了一张制作考究、熏着淡淡菊香的洒金请柬。
李承乾接过请柬,入手温润厚重。
展开,上面是崔敦礼亲笔手书的飘逸行楷,墨迹宛然:
“敬启太子殿下台鉴:时维九月,序属三秋。寒舍庭菊初绽,或可观其傲霜之姿,品其隐逸之韵。谨订于三日后酉时,略备薄酒清茗,邀二三知己,赏菊论文,共叙雅怀。仰殿下文韬武略,风雅无双,恳请拨冗莅临,蓬荜生辉。博陵崔敦礼顿首再拜。”
字里行间,一派闲适风雅,诚意拳拳。
殿内一片死寂。
薛仁贵盯着那华丽的请柬,鼻孔里重重哼出一声,如同愤怒的公牛。
裴行俭的眉头紧紧锁死,眼中寒光闪烁。
赏菊?
文会?
在这山雨欲来、剑拔弩张的当口?
在刚刚亮出“虎贲”烙印、逼得太子“低头服软”之后?
李承乾的目光从请柬上抬起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只有眼底深处,那冰封的湖面之下,汹涌的暗流正卷起致命的漩涡。
他手指轻轻拂过请柬上崔敦礼遒劲的签名,仿佛在触摸一条剧毒蛇冰冷的鳞片。
“钓鱼的人,往往以为自己是执竿者,”
李承乾的声音平静得可怕,在寂静的殿宇中缓缓回荡,带着一种洞悉一切、直抵骨髓的寒意,
“却不知自己脚下的船板,早已被蛀空。”
他将请柬轻轻放在紫檀案几上,那动作轻柔,却仿佛放下了一道催命的战书。
目光扫过裴行俭和薛仁贵,那眼神深处,再无半分犹豫和试探,只剩下最终摊牌前的、冰冷的决绝:
“三日后崔府…这‘鸿门宴’,孤去定了!传孤口谕,命薛卿所联络北衙诸将,务必于两日内,做好万全准备!刀…该出鞘了!”
http://www.hlys.cc/47751/209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