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 血洗长安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广明元年(880年)冬大齐皇帝黄巢将长安居民遣散出城,留下大概近不到十万人在城内,给黄巢的士兵和家属做些辅助工作,乞求捞些饭吃,剩下的最多的是十万精兵和多大三十万的士兵家属。第二年春天,龙尾陂的惨败,如同一声丧钟,在刚刚建立的大齐王朝上空回荡。尚让只身逃回长安的狼狈相,更是极大地动摇了军心士气。然而,祸不单行,就在黄巢还未从西线的重挫中缓过神来时,北线又传来了一个更加致命的噩耗。
他派往北方扫荡的另一路大将孟楷,率领五万精锐,意图打通与北方藩镇的通道或至少迫使其臣服,却在邠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。
此时的邠宁节度使(又称静难军)虽非天下强镇,但其麾下有一员悍将,名曰朱玫。此人性情刚烈,骁勇善战。面对孟楷的大军,朱玫并未选择固守孤城,而是巧妙利用地形,设下埋伏,趁孟楷军轻敌冒进、队形散乱之际,发动了雷霆般的反击。
战斗的具体过程或许已湮没于历史尘埃,但结果却清晰而残酷:孟楷所部五万大军,全军覆没只剩孟楷单骑逃回。
短短一个月之内,西线尚让五万,北线孟楷五万,黄巢接连损失了十万久经战阵的核心精锐!这对于一个立足未稳的新生政权而言,是近乎毁灭性的打击。大齐王朝的元气瞬间大伤,原本看似不可一世的气焰被狠狠打了下去,关中地区的军事平衡发生了急剧逆转。
朱玫在邠州取得大胜后,得理不饶人,立刻率领得胜之师,南下直逼京畿地区,兵锋直指长安。他的行动,如同吹响了反攻的号角。
一直在凤翔苦苦支撑的郑畋,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。龙尾陂大胜后,凤翔军士气如虹。他立刻派遣在龙尾陂之战中立下大功的将领唐弘夫,率领凤翔军主力,东出长安,与朱玫遥相呼应。
与此同时,郑畋以“京城西面诸军行营都统”的身份发出的檄文,此刻真正显现了威力。看到黄巢势力骤衰,原本观望的各方节度使纷纷行动起来,欲在这场反攻中分一杯羹,至少也要表明态度,洗刷此前观望不救的嫌疑。
泾原节度使程宗楚率军从西北方向而来;义武节度使王处存(虽辖地在河北,但其对唐室忠心耿耿,曾派兵试图入关勤王未果,此次亲率精兵而来)从东北方向逼近;河中节度使王重荣(先投降,现在看情况不对又反了黄巢)率军自东面渡河而来;甚至远在代北的雁门节度使李克用,也派了先头部队,打着“勤王”的旗号,开始向关中方向移动。
一时间,多路唐军从四面八方云集长安外围,号称数十万,声势浩大。
长安城内,黄巢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深知己方新败之余,兵力捉襟见肘,士气低落,若困守孤城,必被合围歼灭。他展现出了流寇首领的狡猾,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:主动放弃长安!
他率领大齐政权的主力军队,以及核心官员、眷属,迅速撤出长安城,退守至城东的灞上高地。这里地势较高,既可暂避联军锋芒,保留实力,又可随时窥视长安动向,伺机反扑。
长安,这座被黄巢占领了数月的都城,瞬间变成了一座权力真空的城市(至少表面上是)。城内剩余的约十万居民,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愕后,爆发出巨大的狂喜!他们以为官军真的光复了京师,灾难终于结束了!人们纷纷涌上街头,自发地迎接“王师”。
然而,他们的喜悦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。
首先进入长安的,是距离最近、求功心切的朱玫、唐弘夫、程宗楚等部联军。这些军队,并非纪律严明的中央禁军,而是主要由藩镇兵和临时招募的义军组成。他们中的许多人,打仗是为了发财,为了劫掠。在他们眼中,长安不是需要安抚的帝都,而是一个巨大的、充满财富的战利品仓库!
更何况,主帅们(如程宗楚等)或许也存了纵兵劫掠以犒劳军士、并中饱私囊的心思。于是,一场比黄巢军更甚的疯狂劫掠开始了!
这些所谓的“王师”冲入长安,立刻化身匪徒。他们踹开民宅,抢掠财物,奸淫妇女,屠杀任何敢于反抗或只是被他们认为碍事的人。府库被公开洗劫,民居被翻箱倒柜。火焰在城中升起,哭喊声、哀求声、狂笑声交织在一起。长安,刚刚脱离虎口,又瞬间坠入了地狱深渊。
长安居民绝望地发现,这些他们日夜期盼的“官军”,其残暴程度比之黄巢军有过之而无不及!所谓“长安六陷,天子九迁”,每一次动荡,最大的受害者永远是这座城和它的百姓。
就在长安陷入一片混乱,联军忙于抢掠、军纪彻底涣散之时,退守灞上的黄巢,正冷冷地注视着城中的混乱和冲天的黑烟。他的探马将城中的惨状不断报来。
黄巢的嘴角露出一丝残忍而讥讽的笑容。他知道,机会来了!
“乌合之众!果然是一群乌合之众!”黄巢对部下们说道,“彼等胜则争功,入城则劫掠,毫无纪律可言!此刻其军心已乱,阵型已散,正是我军反击的绝佳时机!”(真是乌鸦站在猪身上,看得到别人黑,看不到自己黑)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黄巢立刻集结灞上的十万主力部队,由他亲自率领,如同猛虎下山,从灞上直扑混乱不堪的长安城!
一方是蓄势待发、组织严密的复仇之师,另一方是沉浸在抢掠狂欢、毫无防备的散兵游勇,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。
黄巢军轻易地攻入长安城内,与分散在各处抢劫的联军部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。联军猝不及防,指挥系统早已瘫痪,士兵们有的还在背着抢来的财物,有的醉醺醺地找不到长官,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,程宗楚、唐弘夫两人直接在长安城中战死了。
朱玫、王处存等人正在试图收拢部队,但大势已去。眼见黄巢军攻势凶猛,己方军队溃不成军,他们为了保命,再也顾不得什么收复京师的大功,在亲兵的保护下,狼狈不堪地杀出重围,逃出了长安城。
这一战,入城的唐军(藩镇军)损失惨重,估计有五六万人被杀。尤其是郑畋倚为干城的凤翔军,在此战中精锐尽丧,元气大伤,再也无力组织对长安的大规模进攻。
黄巢成功地重新占领了长安。
然而,再次踏入长安城的黄巢,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,只有无尽的愤怒和扭曲的报复欲。他将这次惊险的失而复得,归咎于长安百姓“喜迎官军”的行为,认为他们是对大齐政权的背叛。
一种极端的、残忍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。他要报复,要用最恐怖的手段震慑所有人,让长安、让天下都知道背叛他黄巢的下场!
于是,一场令人发指的大屠杀开始了。黄巢下令,对长安城进行“洗城”。这不是军事行动,而是针对平民的、有组织的、彻底的灭绝。
大齐军的士兵们变成了屠夫,他们挨家挨户地进行搜查,无论男女老幼,无论贫富贵贱,见人就杀。街道变成了屠场,房屋变成了停尸房。哭喊声、求饶声、惨叫声持续了数日之久。血流成河,渗入泥土,汇聚成溪,整个长安城笼罩在浓重的血腥味和死亡气息之中。
史料记载,经过这场骇人听闻的“洗城”,长安城内剩余的约十万居民,几乎被屠杀殆尽!“长安城内,血流成渠,户绝烟火。”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,几乎变成了一座死城。其惨烈程度,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,也是极其黑暗的一页。
黄巢用这种灭绝人性的方式,暂时巩固了他对长安的空洞统治,但也彻底暴露了他的流寇本质和必然失败的命运。他的残忍非但不能让人屈服,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抗意志,也为他自己和整个大齐政权,敲响了最终的丧钟。而长安,这座伟大的城市,再次以它的累累白骨,见证了权力的疯狂与战争的残酷。
http://www.hlys.cc/47828/166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