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章 李克用出世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在中国北方的广袤历史画卷中,有一支铁骑从遥远的西域沙海奔腾而来,他们的身影贯穿了晚唐五代的烽烟,在公元十世纪基本上主宰了中原的历史走向。他们,就是沙陀。沙陀人的故事,始于亚洲腹地的风沙。准噶尔盆地东南,金莎山(今博格达山)脚下,一片被烈日和黄沙统治的土地。这里活跃着一支名为“处月”的部落,他们是雄踞一时的西突厥汗国别部。逐水草而居,以弓马为生,他们是沙漠的子民,故而被周边的唐人称为“沙陀”——大漠中的突厥人。他们有自己的骄傲——首领世代承袭着“朱邪”这个姓氏,如同狼群的狼王,带领部族在严酷的环境中求生。
然而,时代的巨浪拍打着西域。强大的吐蕃帝国如同高原上升起的飓风,与鼎盛的唐王朝激烈碰撞,争夺着丝绸之路的控制权。夹在两个巨人之间的沙陀人,命运如同风中蓬草。吐蕃的压迫日益沉重,东方的唐帝国则散发着强大的吸引力。于是,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漫长东迁开始了。从唐高宗到玄宗时代,沙陀人拖家带口,赶着牛羊,一路向东,向着传说中富庶繁华的中原艰难跋涉。这是一部充满血泪与希望的迁徙史诗。
转折点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(公元809年)。当时的沙陀首领朱邪尽忠及其子朱邪执宜,审时度势,毅然率领大部分部众,彻底归附唐朝。大唐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接纳了他们,将其安置在盐州,并以此为核心,组建了一支威名远扬的军队——“沙陀军”。
这支军队生来就是为了战斗。他们融合了来自草原的坚韧、沙漠的悍勇,迅速成为唐朝手中一柄锋利的快刀。在帝国平定各地藩镇叛乱的战争中,沙陀军冲锋陷阵,战功赫赫。
然而,沙陀军并非纯粹的“朱邪”部落。在漫长的东迁路上,他们如同滚雪球般吸纳了众多力量:溃散的回鹘战士、彪悍的鞑靼(室韦)骑士、甚至来自中亚昭武九姓的粟特胡商与武士,以及大量投靠的汉人边军和流民。沙陀,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称谓,而是一个以朱邪氏为核心、多民族融合的强悍军事政治集团。正是这种复杂的包容性,为其日后入主中原奠定了不可思议的基础。
朱邪执宜之后,沙陀的领导权传到了他的儿子朱邪赤心手中。他继承酋长之位时正值壮年,不仅骁勇善战,能开三石强弓,百步外箭无虚发,更难得的是深谙与朝廷周旋之道。在唐廷眼中,沙陀人是既可倚重又需防范的“双刃剑”,而李国昌则在这微妙平衡中,一步步扩大着自己部族的势力。他时常告诫族人:“我们沙陀人就像草原上的狼,既要让牧人觉得有用,又不能让他觉得危险。”
真正的成名之战,是庞勋之乱。徐州戍卒哗变,演变成席卷江淮的大动乱,天下震动。唐廷调兵遣将,屡战不利。关键时刻,朱邪赤心率领他的沙陀铁骑,如一道黑色闪电切入战场。
这些来自代北的骑士,披着黑色的战袍,骑着矫健的突厥马,冲锋时如同鸦群掠地,无声而致命。他们不善言辞,却极端嗜战。在每一次关键战役中,朱邪赤心都亲冒矢石,冲锋在前。沙陀骑兵恐怖的冲击力和悍不畏死的战斗风格,彻底击溃了叛军的心理防线。他们成为了平叛战场上最锋利的矛尖,所向披靡,为最终镇压庞勋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捷报传至长安,唐懿宗龙心大悦。如此悍将,岂能不重重犒赏?公元869年,朱邪赤心奉召入长安觐见。那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。金銮殿上,皇帝盛赞其功,为示恩宠浩荡,特赐国姓“李”,并赐名“国昌”,寓意“国家昌盛”。
从此,朱邪赤心成了李国昌。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耀,更是整个沙陀集团地位的飞跃。
就在李国昌忙于整军经武、巩固权力之际,他的第三位子嗣在府中降生了。时为唐宣宗大中十年(856年)。这个孩子的诞生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,毕竟在沙陀传统中,男丁意味着未来的战士。然而,接生的嬷嬷和身边的侍女很快发现了一丝异样——婴孩的右眼似乎蒙着一层淡淡的阴翳,不如左眼那般清澈明亮。
消息传到李国昌耳中,这位刚毅的沙陀首领只是微微皱眉,随即大手一挥:“无妨!我沙陀男儿,靠的是弓马刀剑取功名,不是靠眉眼好看!此子哭声洪亮,筋骨强健,必是勇士之材!”他为其取名“克用”,既寓“能成大事,堪当大用”之意,也暗含了对其些许缺陷的漠视与对其实力的期待。
童年的李克用,就在这充满阳刚与尚武气息的环境中度过的。他的母亲虽是汉人女子,温柔贤淑,试图教他读书识字,但李克用的兴趣显然更在马厩和校场。他几乎是本能地抗拒书房里的拘束,一有机会便溜出去,缠着父亲的亲卫武士,让他们教自己骑马、射箭。
那只视力微弱的右眼,并未成为他的阻碍,反而激发了他更强的斗志。为了弥补视觉上的偏差,他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努力去练习射术。别人练一百次,他就练五百次。他长时间地盯着移动的靶子,训练左眼的专注力和判断力。到七八岁时,他骑在快马背上射静止的靶子,已能十中七八。
他与府中其他沙陀贵族子弟、甚至汉人将领的儿子们玩耍打闹,但很快就无人是他的对手。他天生力气惊人,性格争强好胜,打起架来有一股不要命的狠劲,很快就成了孩子王。但他并非一味蛮横,年纪稍长,便显露出一种天生的领袖气质,懂得分配“战利品”(比如偷来的瓜果),也知道为受了欺负的弱小同伴出头。
http://www.hlys.cc/47828/176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