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3章 釜底抽薪(下)
推荐阅读:
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
都市无敌战神
顾靖泽白今夏
快穿:在古早狗血文里兴风作浪
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
下堂王妃要休夫
阴气撩人:鬼夫夜来
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
南知意帝释景全文免费阅读
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宋怀瑾的动作极快,不过两日功夫,便带回了三位京城名医关于“九畹芳菲”香方所用香材的见解。其中那位致仕陈老御医的论述最为详尽,他以工整的小楷写就一篇短札,明确指出沉香性温、檀香理气、安息香开窍、诸花类浸膏多具疏解之效,此香方配伍得宜,性味中和,有安神定志、舒畅胸怀之益,于年长体弱者非但无害,反有裨益,并附上了几句相关的医典佐证。这份短札,如同及时雨,让沈清弦心中稍安。她将其小心收好,这是应对太医署可能发难的重要武器。
然而,就在她以为争取到些许喘息之机时,一个更坏的消息,如同冰水般兜头浇下。这次的消息,并非来自“影”,而是来自贤妃宫中一名与玲珑阁素有香药往来、受过沈清弦些许恩惠的小宫女,冒险递出的口信。
口信只有简短的几句:“娘娘似对香名犹疑,恐‘九畹’之喻过于文士之气,欠少民间福寿之直接欢庆。闻承恩公府进言,言‘万寿’当以‘万民同乐’为要。”
沈清弦听完顺才转述的口信,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。王允之这一手,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!
他避开了香品本身品质、药性这些容易查证、可能留下把柄的方面,转而攻击“九畹芳菲”这个名字的“立意”!指责其过于清高文气,不够接地气,不符合太后与民同乐、彰显盛世祥和的寿辰基调!甚至可能暗指她沈清弦只知附庸风雅,不解圣心民意!
这一招极其阴险毒辣。它攻击的不是事实,而是感觉,是上位者可能存在的微妙心理。太后固然尊贵,但千秋寿诞亦是彰显仁德、与民同乐之时。若被先入为主地灌输了“此香曲高和寡,不恤民情”的印象,那么即便香气再美妙,太后心中也可能存下芥蒂,甚至可能为了显示“亲民”,而刻意冷落这“过于文气”的香品。
贤妃娘娘的“犹疑”,便是此计已初见成效的证明。她举荐此香,若最终惹得太后不喜,她也要担责。在自身利益可能受损的情况下,贤妃的态度变得暧昧,甚至可能转而放弃支持“九畹芳菲”。
香品尚在内务府,还未到御前,便已在“名分”上被人扼住了咽喉。若连举荐的贤妃都撤了梯子,那这“九畹芳菲”恐怕连太后的面都见不到,便要被搁置甚至弃用了。
书房内,沈清弦独自踱步,心绪如潮。更改香名已不可能,内务府皆有记录,朝令夕改反落人口实。如何破局?如何能让太后在见到此香之前,便对其产生好感,或者至少,消除那“不恤民情”的潜在恶评?
直接上书辩解?人微言轻,且显得欲盖弥彰。
通过其他贵眷造势?风险太大,容易卷入不必要的党派纷争。
再次求助“影”?“影”能提供信息,甚至物资,但如何影响宫廷上层对一件具体贡品的“观感”,恐怕也非易事。
她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陈老御医的短札上,忽然,一个大胆的念头闪现。太医署……王允之可以利用太医署构陷,她为何不能利用医道正名?只不过,她需要将这事,做得更巧妙,更不着痕迹。
她立刻铺纸研墨,但这一次,她并非写信,而是开始撰写一篇类似于香药随笔的文章。她以“九畹芳菲”的创制心得为引,畅谈合香之道并非一味追求珍稀贵重,而在乎“调和阴阳,契合自然”,谈及兰草虽生于空谷,其香却可怡情养性,惠及众生,正如圣人教化,虽起于庙堂之高,其德却当泽被江湖之远。文中,她巧妙引用了陈老御医短札中的观点,强调此香“中和温润,有安神定志之效,于老者尤宜”,将香品的药理功效与“敬老慈幼”的民间传统美德联系起来。
她写得深入浅出,文笔清雅,通篇不见一丝辩白之意,却处处都在阐述“九畹芳菲”并非曲高和寡,而是内涵仁心,契合传统养生之道与圣人之教。
写完后,她唤来韩管事,吩咐道:“韩叔,你亲自去一趟‘文萃书院’,寻一位姓苏的讲学先生,将此文匿名赠予他。不必提及玲珑阁,只说是友人随笔,觉其有些意趣,供他品评。若他觉得尚可,或可在其与友人的文会中提及一二。”
文萃书院是京城清流文人时常聚会之所,这位苏先生以品评香道、茶道着称,在士林中颇有清誉,其言论常被引为风雅之谈。通过他的手,将这篇香论悄然流入士林,若能引起一些讨论,形成“此香颇有古仁人之风,暗合养生之道”的舆论,那么传入宫中时,便能无形中抵消王允之所谓的“不恤民情”的指责,甚至可能将其扭转为一个亮点。
这是一步闲棋,能否生效犹未可知,但至少是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,进行的一种舆论反制。
同时,沈清弦也意识到,不能再完全被动依赖贤妃。她需要另一条能直达天听,或者至少能影响太后观感的途径。她想起了太后身边的邱嬷嬷。上次觐见,邱嬷嬷对她印象似乎不坏,且太后对其颇为信任。
她斟酌良久,取出一小罐特意留存的、品质最佳的“九畹芳菲”香膏,装在一个素雅的白瓷小盒中,附上一张简短的便笺,上面只写着:“民女沈清弦,感念太后娘娘凤恩,偶得一味宁神香,性极温和,不敢专美,特奉上些许,聊供嬷嬷品鉴清玩。” 措辞极其谦卑,只字未提寿礼之事。
她让顺才设法,通过一条极其隐秘的、与宫中采买相关的渠道,务必将此小盒香膏送到邱嬷嬷手中。这不算是行贿,更像是一种不逾矩的孝敬和分享。若邱嬷嬷用了,觉得好,或许能在太后面前不经意间提上一句,那便是千金难买的机会。
做完这两件事,沈清弦感到一阵虚脱。与这些无形的势力周旋,耗费的心力远超经营商铺。王允之凭借权势,可以轻易掀起风浪,而她只能如履薄冰,在缝隙中寻找那一线生机。
釜底抽薪之计,已被对方使出。她现在要做的,便是在薪火将熄未熄之际,重新为其注入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流,期待它能在那九重宫阙之内,顽强地重新燃起。
她走到窗边,夜色深沉。距离太后寿辰,还有半月。这半个月,注定不会平静。
http://www.hlys.cc/47846/48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