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章 通州查贪破黑幕 京殿劾奸正朝纲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通州,大运河的咽喉要地,漕运命脉的中枢枢纽。千帆泊岸,万斛粮储,这里是大胤朝的粮袋子,也是无数人眼中的金山银山——贪官眼里的金矿,百姓嘴里的命根子。夜色如墨,浓稠得仿佛能滴落下来,沉沉压在河面之上,水波幽暗,泛着铁灰色的冷光,宛如一条蛰伏千年的巨龙,在暗处缓缓呼吸,随时准备吞噬妄图染指它的人。残月被厚重的云层死死裹住,只余几缕惨白的光丝,勉强刺破阴霾,勾勒出岸边粮仓连绵的轮廓。那些仓廪高大森严,墙体斑驳,青黑霉痕如蛇蟒盘踞,此刻在夜色投下巨大的黑影,真如一头头趴伏的远古怪兽,张着无形的巨口,吞噬着大胤朝的命脉与气运,连风过时的呜咽,都像它的低吼。
风从河面吹来,带着湿冷的水汽与陈年谷物发酵的微腐气味,混杂着岸边芦苇枯败的腥涩,还有远处渔火边残留的劣质酒糟味——那是守仓兵卒偷偷酿酒、换钱买肉的“副业”。
王晏派去的心腹,是个在户部混了二十年的老油条,姓陈,人称“陈老鬼”,眼毒、嘴严、脚底轻,曾在三任尚书眼皮底下偷换过税册,还顺手牵羊拿走过半箱银锭,事后愣是查不到痕迹。他今夜穿了身乞丐服,肩上扛着个破麻袋,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,活像个半夜出来捡漏的流浪汉。
他借夜风掩行,贴着仓墙根潜行,避过明岗暗哨,翻墙时指尖触到湿滑的苔藓,一股腐木与陈粮混合的霉味扑鼻而来,呛得他喉头一紧,却硬生生将咳嗽咽了回去,只从鼻孔里喷出两道白气,活像只偷鸡的老狐狸。耳中唯闻更鼓三声,梁上鼠窜窸窣,四野死寂,唯有阴谋在暗处蠕动,如毒蛇吐信,而他,正是那条反咬一口的毒蛇。
甲字第三仓、第七仓的账房门锁早已被铜片悄然撬开——那铜片还是他从宫里偷出来的,据说是先帝御用锁匠的遗物,专开“滴水不漏”的机关。屋内积尘盈寸,踩上去无声无息,空气里弥漫着纸张霉变与墨锭陈腐的气息,还夹杂着一丝极淡的、却令人作呕的——鼠尿味。
更离谱的是,墙角还摆着半只啃剩的烧鸡骨头,油渍未干,显然有人刚在这儿开过小灶。陈老鬼撇嘴:“这群王八蛋,吃着官粮,还偷吃烧鸡,难怪仓里粮少!”他点燃一盏小油灯,火苗颤巍巍地跳动,映得四壁账册如鬼影摇曳,仿佛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窥视,有的还翻着白眼,像是在嘲笑他的莽撞。
账本摊开,墨迹工整,红印鲜亮,进出数目分毫不差,堪称滴水不漏。可他冷笑一声——真正的破绽,从来不在明面上。
他蹲下身,指尖拂过仓角缝隙,捻起一点细碎的谷壳。借灯细看:颗粒饱满,色泽金黄,分明是上等新粮,产自江南头茬早稻,连壳都未完全碾净。可账上无录。他眉头一挑,心知有鬼,嘴里还嘀咕:“好家伙,新粮当陈粮卖,陈粮当废料烧,这操作,比青楼账房还花哨。”
又寻到看仓老吏的值房,酒气冲天,老头醉卧在塌,怀里还搂着半坛劣酒,酒坛上贴着“张记老烧”的红纸,正是张启贤老家的招牌。
老头嘴里含糊嘟囔:“……那几艘船,卸得真快啊……一晚上就空了,比兔子还利索……说是运杂货,谁家杂货用漕船运?那可是官船,走的可是‘特批’航道……”陈老鬼一听,眼睛都亮了,顺手从桌上摸走一张船票底单,还顺走了老头腰间的钥匙串,临走前还往他嘴里塞了颗臭豆腐,恶趣味地想:“让你明早醒来看见自己嘴臭,吓一跳。”
最关键的线索,藏在漕运衙门档案房深处。
那是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密室,门锁三重,由老书吏昼夜看守。陈老鬼费尽心机,终从一佝偻老书吏手中换得三个月船工名册原件。
那老吏眼窝深陷,手指枯瘦如柴,递出名册时手微颤,低语:“这东西……碰了就得死,你自求多福。上个月,有个小吏多问了一句,今早被人发现吊死在码头,脚上还穿着官靴,可靴子里塞满了沙子——意思是‘沉底’。”陈老鬼接过名册,塞进怀里,顺手塞给老吏一包蜜饯:“老人家,吃点甜的,压压惊。”老吏愣住,他却已消失在夜色中,像一滴水融入墨池。
油灯下,纸页泛黄,墨迹斑驳。他一页页翻查,忽而停住——几艘标注“空船返回”或“装杂货”的漕船,其名册记录页竟有刀刮之痕,墨迹被削去,新纸薄贴,墨色浅淡,与前后格格不入。
更有甚者,某页笔迹突转潦草狂乱,字如急书,似执笔者正被刀抵咽喉,仓皇掩迹。更诡异的是,其中一名船工的名字,竟与三年前因“盗粮”被斩首的死囚同名!陈老鬼“噗嗤”笑出声:“这都行?死人还能上岗?张启贤你是不是以为朝廷档案是你们家祠堂,想写谁就写谁?”
再比对航路——这几艘船,竟在张启贤调拨赈灾粮的七日内,悄然靠岸、离港。而几乎同时,李炳远房侄子低价购入五艘私船,航线轨迹与之完全重合,如影随形,似幽灵运货于暗夜。而那五艘船,注册地竟在辽东——一个从不通漕运的苦寒之地,连船夫都不会说吴语。陈老鬼拍腿大笑:“好啊!你们这是把朝廷的漕运,当成了自家的私家码头,连船都注册到关外去了!下一步是不是要给皇上送‘辽东大米’当贡品?”
证据链,闭合。他将所有材料塞进油布包,绑在腰间,又顺手从桌上拿走一枚印章——不是为了用,是为了以后能伪造个“张启贤专用”的假印,留着当纪念。他哼着小曲翻墙而出,落地时踩到一泡狗屎,皱眉甩了甩鞋:“这破地方,连狗都跟我作对。”
当碎片拼成图景,王晏立于紫宸殿外晨光中,手心满是冷汗,却将卷宗攥得更紧。怀中之物,非纸墨,乃南方饿殍伸向苍天之手,乃大胤江山溃烂之疮口。他闭目,脑中浮现重生前那一幕:灾民易子而食,朝廷却谎报“粮足民安”,而他,作为户部主事,竟被推为替罪羊,腰斩于市,妻女流放,含冤而死……这一世,他绝不重蹈覆辙。
停职末日,他沐浴焚香,换上那身洗得发白却一丝不苟的官袍,腰间玉佩早失,仅余旧丝绦系之。他踏青石阶而上,靴底与石板摩擦之声,在寂静清晨格外清晰,如战鼓,敲于心上。每一步,都踏在命运的刀锋上。路过宫门时,一只野猫从墙头跃下,冲他“喵”了一声,他低头看了眼,轻声道:“你也来见证?”
紫宸殿内,金砖铺地,蟠龙金柱撑天,藻井绘日月星辰,尽显天子威仪。可这庄严之下,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腥风血雨味儿——那是权欲撕咬后残留的铁锈气。香炉中龙涎香袅袅升腾,却压不住人心深处的腐臭,连皇帝的龙涎香都像是被掺了劣质香料,闻着发闷。百官肃立,朝服齐整,玉带垂身,可眼神交错间,皆是算计与试探。有人低语,有人冷笑,有人暗中递眼色,还有人偷偷打哈欠——毕竟早朝太早,昨晚又熬夜赌钱。
张启贤一党衣冠楚楚,立于殿心,嘴角含笑,羽扇轻摇,只待圣旨落下,将王晏永世踩入泥尘。他甚至提前让家仆准备了庆功酒,还吩咐厨房做一道“清蒸王八”——寓意“王八落网”。太子一派则冷眼旁观,静候风暴,袖中暗藏弹劾奏章,只待时机一到,便倾盆而下,顺便踩两脚。
就在此时——
“陛下!”一声断喝,如惊雷炸殿!
王晏大步出列,玄色官袍翻飞,如一道撕裂黑暗的剑光。他不跪,只抱拳高举,声震梁瓦:“臣,户部侍郎王晏,有本启奏!弹劾户部尚书张启贤,勾结兵部职方司郎中李炳,趁南方水灾,倒卖通州官仓存粮,贪污赈灾款,欺君罔上,罪证确凿!”
满殿哗然!
张启贤猛然抬首,得意之色凝固于脸,瞳孔骤缩,如被毒蛇盯住。他手一抖,羽扇“啪”地掉地,扇骨裂开,像他此刻的仕途。李炳玉笏落地,碎作两截,手抖如筛,额角渗出冷汗,滴在朝服前襟,洇开一片深色,活像画了朵“乌云盖顶”。
王晏不疾不徐,呈上证据:账本残页、谷壳样本、老吏供词、名册涂改对比图、航线图谱……件件如匕,直插要害。他声沉如铁,条理分明,字字如钉,敲入人心:
“陛下请看,此页刮痕三道,新纸补缀,墨色浅于前后;此页笔迹慌乱,与整册工楷不符。而此三艘船,在赈灾期间‘空船’往返,实则运粮出仓,去向成谜!臣已查实,其中一艘船,靠岸当夜,便有三十车粮食运往城西私仓,车辙至今未消。”
“再查李炳之侄,三月前购船五艘,资金来源,皆由户部‘赈灾专项’暗中拨付,经七道转手,终入私囊!更巧的是,那五艘船,注册地竟在辽东——一个从不通漕运的苦寒之地!臣怀疑,他们打算等风头过去,把粮卖到塞外,再换马匹回来,继续贪——这叫‘以贪养贪’,循环生财!”
“臣以项上人头担保——所谓‘赈灾粮’,实为陈年霉谷,掺沙兑水,不可食!而真正官粮,已被变卖,化作金银,流入私囊!南方灾民,正以草根树皮果腹,而我朝重臣,却在通州码头,上演一出‘空仓运粮’的荒唐大戏——这戏,叫《贪官的自我修养》!”
殿内死寂,连呼吸都似被冻结。有个小官吓得尿了裤子,裤管滴水,滴滴答答,在金砖上积出一小滩,被旁边同僚用官靴悄悄踢开,生怕沾上晦气。
皇上原本疲惫的双眼,骤然燃起怒火,脸色由白转青,终成铁黑。他死死盯着那本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名册,手指颤抖:“这……这是朕的江山?这是朕的户部?!朕信你掌粮,你却拿朕的子民当猪狗?!朕的粮仓,竟成了你们的私库?!”
“来人!”他猛然拍案,声如雷霆,震得殿梁簌簌落灰,连香炉都晃了三晃,“扒了张启贤的官服!摘去顶戴!即刻押入天牢!李炳同罪,一并收监!刑部、都察院联合审案,三日内出结果!若有包庇,同罪论处!另——查抄家产,一粒米都不许漏!”
“是!”殿前侍卫如虎狼扑出,张启贤瘫软在地,紫袍被粗暴撕下,冠带落地,发出沉闷响声,如权势崩塌的回音。他嘴里还嚷着:“冤枉!这是栽赃!有人陷害老臣啊!”可没人理他,连他养的狗都被人牵走了——那狗脖子上还挂着“户部尚书府”的金牌,如今成了证物。李炳面如死灰,被拖走时仍喃喃:“不可能……王晏他……怎么查到的……有人泄密……一定有人泄密……”
百官低头,无人敢言。
太子一派悄然对视,眼底掠过锋芒——此局,胜。有人甚至偷偷给王晏比了个“大拇指”,被御史看见,记了一笔“交头接耳,图谋不轨”。
而二皇子赵钰,立于队列最前,墨蓝锦袍,袖绣暗纹云龙。他半身沐光,半身隐于阴影,面容难辨。可那双眼睛,却如寒潭刀锋,死死钉在王晏身上,燃着压抑的怒火与不甘。
王晏……你竟敢!
指甲深深掐入掌心,血丝渗出,他浑然不觉。这一击,失一重臣,折一舅舅,失户部掌控,失储位筹码!更可怕的是,王晏竟在停职期间,悄无声息布下此局,手段之老辣,布局之精密,不似凡人,倒似重生归来!
可王晏却如松立雪,官袍虽旧,脊背笔直,如旗不倒。
他赢了。
但他知道,这不过是风暴的序章。
碎玉轩。
晨光斜照,檐下铜铃轻响,风送桂香,与昨夜的阴谋血腥截然不同。院中一树丹桂正盛,金蕊点点,香气沁人肺腑,仿佛世间一切污浊皆可涤荡。小厮扫着落叶,竹帚划过青石,沙沙作响,竟有几分禅意——若忽略他一边扫一边往嘴里塞桂花糕的话。
小禄子一路小跑冲进内堂,靴子跑丢一只,发髻散乱,喘道:“殿下!成了!张启贤和李炳皆入天牢!王侍郎当庭呈证,皇上拍裂御案,当场下旨!连刑部尚书都吓得跪地求饶,裤裆都湿了,奴才亲眼看见的!”
李德全老泪纵横,捧盏之手直抖:“天佑我主!此计之妙,如神来之笔!王侍郎这一击,直捣黄龙,二皇子党羽折损大半!连东宫的厨子都说,今早太子多吃了半碗粥,心情大好!”
赵宸坐于窗畔,手中《资治通鉴》未合。他缓缓抬眼,眸光深潭映月,静无波澜。听罢,只轻“嗯”一声,指尖在书页上缓缓摩挲,似抚命运之脉。
继而,唇角微扬,勾起一抹极淡、却极锋利的笑。
“告诉王晏,”他声低而沉,字字如钉,“本宫,记他一份情。赐他一柄白玉镇纸,上刻‘孤臣砥柱’四字——让他压着奏折,也压着那些想咬他的人。”
稍顿,抬眼望向窗外渐亮的天色,阳光穿雕花窗棂,落于眉间,如金线绣命。
“另外——”他眸光骤冷,声音压低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,“传‘影卫’,即刻潜入天牢,盯死张启贤。他若敢吐一个字不该吐的,便让他‘病逝’。若有人试图劫狱或灭口……”他指尖轻点桌面,如落杀棋,“格杀勿论。顺便,把他藏在后院地窖的账本取出来——我知道他一定留了备份,那老头,抠门得很。”
李德全躬身领命,悄然退下。
赵宸独坐,目光落在书页上,那页正写着:“贞观二年,太宗诛贪吏,天下肃然。”
他轻笑一声,合上书卷,低语:“这一世,我不会再让任何人,把刀架在百姓脖子上。谁敢动,我就剁了谁的手——连同他的爪牙、亲族、门生,一并碾碎。”
窗外,桂落如雨,风过处,暗香浮动。
一场血雨腥风,才刚刚开始。
http://www.hlys.cc/48207/27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