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章 瓦剌压境与暖阁定策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  瓦剌五万铁骑南下,宣府告急!

  赵化带来的边关急报,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将林锋然心中紧绷到极致的弦,彻底崩断!内忧未平,外患踵至!漕运阴谋、宫中暗线、慈宁宫疑云、白莲教、惠王……这一团团乱麻尚未理清,北方最凶悍的敌人又挥舞着马刀杀到了家门口!这简直是天要亡我!

  林锋然只觉得一股腥甜涌上喉咙,眼前一黑,踉跄后退,重重跌坐在龙椅上,冷汗瞬间浸透了里衣。他大口喘着气,胸口像被巨石压住,几乎窒息。绝望,如同冰冷的潮水,瞬间将他淹没。他仿佛能看到瓦剌铁蹄踏破边关,烽火燃遍北地的惨状,看到京城在内外夹击下摇摇欲坠的末日图景。

  “陛下!保重龙体啊!”赵化和舒良吓得魂飞魄散,扑上来搀扶。

  “滚开!”林锋然猛地推开他们,双目赤红,状若疯魔,“军报呢?!给朕拿过来!”

  他一把夺过军报,手指颤抖地展开。上面是宣府镇守太监潦草却惊心动魄的字迹:瓦剌太师也先亲率精骑,突袭镇堡,守军伤亡惨重,关城危急!也先遣使索要岁币翻倍,并要求开放马市,语气狂妄至极!

  “也先!你这个卑鄙小人!趁火打劫!”林锋然将军报狠狠摔在地上,发出野兽般的低吼。愤怒、恐惧、还有一股被逼到绝境的疯狂,在他胸中交织翻滚。他感觉自己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叶孤舟,四面八方都是滔天巨浪,下一刻就要粉身碎骨。

  “陛下!当务之急是调兵遣将,驰援宣府啊!”赵化急声道。

  “调兵?调哪里的兵?!”林锋然猛地转头瞪着他,眼中布满血丝,“京营要防着惠王和白莲教!九边精锐刚经历石亨之乱,元气大伤!漕运线上还有‘癸卯’的阴谋!朕哪里还有兵可调?!也先就是看准了朕内忧外患,才敢如此猖狂!”

  他像困兽一样在殿内踱步,脑子乱成一锅粥。怎么办?怎么办?议和?屈辱丧权,而且也先贪得无厌,根本满足不了!死守?宣府能守多久?一旦宣府失守,大同危矣,京城危矣!亲征?以现在朝局之混乱,京城之空虚,他敢离开吗?只怕他前脚刚走,后脚就有人敢在紫禁城黄袍加身!

  巨大的压力几乎要将他压垮。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。满朝文武,谁能为他分忧?谁能给他一条切实可行的生路?

  就在这绝望的深渊边缘,他的目光,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西暖阁的方向。那个唯一能让他感到一丝清明和宁静的地方。那个即使在自身难保的流言中,依旧能说出“清者自清”,并默默为他整理典籍、注解兵法的女子。

  此刻,他需要她!不是男女之情,而是需要一个能理解这绝境、能给他冷静分析的头脑!他需要她的智慧,如同溺水之人需要一根稻草!

  “备轿!去西暖阁!”林锋然嘶哑着嗓子命令,完全不顾什么礼法、什么避嫌了。江山都快没了,还管这些!

  “皇爷!三思啊!此刻宫门已闭,您若此时驾临西暖阁,只怕流言……”舒良惊恐地劝阻。

  “闭嘴!朕的话没听见吗?立刻去!”林锋然咆哮道,眼神凶狠得吓人。

  舒良不敢再言,连滚爬爬地去准备。

  夜色深沉,雨已停歇,但寒风刺骨。林锋然只披了一件斗篷,带着舒良和两名贴身侍卫,踏着未干的水渍,几乎是跑着冲向西门暖阁。值守的护卫见皇帝深夜突然驾临,形容憔悴,眼神骇人,吓得跪地不敢抬头。

  林锋然挥手让他们退远,独自走到阁门前,深吸一口气,压下翻腾的气血,轻轻叩响了门扉。

  门内静默片刻,传来轻微的脚步声。门开处,江雨桐站在门内,穿着一身素白寝衣,外罩一件深蓝色棉袍,手中拿着一卷书,显然还未歇息。看到门外站着的、脸色苍白、眼窝深陷、浑身散发着绝望和暴戾气息的林锋然,她明显愣住了,眼中闪过一丝惊愕和深深的忧虑。

  “陛下?”她侧身让开,“您……”

  林锋然一步跨入,反手关上门,隔绝了外面的寒冷。他摘下斗篷,露出凌乱的发髻和布满血丝的双眼,直接走到桌边,抓起茶壶对着壶嘴灌了几口冷茶,才稍稍平复了喘息。

  “也先打过来了!五万铁骑!宣府快要守不住了!”他开门见山,声音沙哑破碎,每一个字都带着血腥气,“漕运那边,‘癸卯’要在九日后动手!宫里……宫里还不知道藏着多少魑魅魍魉!朕……朕快要撑不住了!” 他像个走投无路的孩子,将最深的恐惧和绝望,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她面前。

  江雨桐静静地听着,脸色渐渐变得苍白,握着书卷的手指微微收紧。但她没有惊呼,没有慌乱,只是静静地走到他身边,将手中的书卷放下,又拿起温在暖窠里的茶壶,重新给他斟了一杯热茶,递到他手中。

  “陛下,先喝口热茶,定定神。”她的声音依旧平和,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力量。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  林锋然接过茶杯,温热的触感让他冰冷的手指恢复了一丝知觉。他看着她沉静的眼眸,狂躁的心跳渐渐平缓了一些。

  “陛下,”江雨桐等他稍微平静,才缓缓开口,声音清晰而冷静,“《左传》有云,‘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’。陛下早已见危于未形,励精图治,整顿武备,已非土木之变前夜。也先虽悍,然其劳师远征,补给线长,利于速战,不利久持。陛下当下之要,首在‘稳’与‘拖’二字。”

  “稳?拖?”林锋然抬起眼。

  “是。”江雨桐颔首,“稳朝局,安民心。陛下需即刻召见内阁、兵部、五军都督府,明发上谕,宣告边警,稳定京畿,调兵遣将,示天下以必守之决心。同时,可遣使与也先周旋,假意议和,拖延时日,耗其锐气。此乃‘拖’字诀。也为各地勤王兵马调动争取时间。”

  她走到墙边悬挂的简易舆图前(这是林锋然之前让人挂上的),指尖点向宣府、大同一线:“宣大乃京师屏障,郭登、范广等皆百战之将,城池坚固,只要陛下决心坚定,援兵粮草不绝,坚守一月当无问题。一月之内,陛下可内部肃清漕运之患,剪除肘腋之患(她意指宫中阴谋),则后方稳固,可全力应对瓦剌。”

 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,瞬间将林锋然从绝望的泥潭中拉了出来,看到了战略层面的可能性。对啊,他不是毫无准备!水泥加固的城墙,整顿后的京营,还有……那些刚刚经历过战火考验的边军将士!

  “那……那漕运和宫中的‘癸卯’怎么办?九日之期转眼就到!”林锋然急问。

  “漕运之事,陛下既已知其阴谋与时机,便可将计就计。”江雨桐目光锐利,“暗中布下天罗地网,待其动手,人赃并获,顺藤摸瓜,或可一举斩断这条暗线!至于宫中……‘癸卯’暗线盘根错节,急切难清。陛下可外松内紧,明升暗降,逐步剪除其羽翼,尤需……警惕有人借边警生事,祸乱宫闱。” 她的话意味深长,显然也想到了慈宁宫。

  林锋然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。江雨桐的策略,不仅是战术上的指导,更是精神上的强心剂!她让他从被动应付,转向了主动布局!

  “还有……”江雨桐顿了顿,看向林锋然,目光中带着一丝决绝,“陛下,非常之时,当行非常之法。陛下所创那‘水泥’,若能大规模烧制,用于紧急加固宣大要害关隘城墙,或……或可在守城中发挥奇效。虽杯水车薪,然多一分坚固,便多一分希望。”

  水泥!林锋然心中一震!在这个冷兵器时代,水泥加固的城墙,绝对是防守利器!他怎么把这茬忘了!虽然量产困难,但集中力量加固几个关键点,或许真能起到作用!

  “对!水泥!朕怎么没想到!”林锋然激动地一拍大腿,“朕立刻下旨,工部、内府监全力赶制水泥,火速运往宣大!”

  思路一旦打开,林锋然感觉堵塞的脑子瞬间通畅了。他又和江雨桐仔细商讨了调兵、筹粮、安抚朝臣、以及应对漕运阴谋的细节。江雨桐引经据典,分析利弊,每每切中要害。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深夜,小小的西暖阁仿佛成了帝国的临时中枢,两人并肩作战,对抗着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。

  时间在紧张的商讨中飞速流逝。窗外的天色渐渐泛起了鱼肚白。

  林锋然看着烛光下江雨桐沉静而坚定的侧脸,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和一种奇异的安宁。在她身边,他总能找到方向和力量。

  “雨桐,”他看着她,声音沙哑却真诚,“今夜若无你,朕……真不知该如何是好。”

  江雨桐微微垂眸,轻声道:“陛下言重了。民女只是尽己所能。陛下乃天下之主,自有天命庇佑。望陛下保重龙体,沉着应对,必能化险为夷。”

  这时,舒良在门外低声提醒:“皇爷,五更天了,该准备早朝了。”

  林锋然深吸一口气,站起身,眼中已恢复了帝王的锐利和决断。他深深看了江雨桐一眼:“朕去了。你……万事小心。”

  “陛下保重。”江雨桐敛衽一礼。

  林锋然转身,大步走出西暖阁,迎着黎明前最深的黑暗,走向等待着他的狂风暴雨。他的背影,虽然依旧消瘦,却重新挺直,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。

  乾清宫内,灯火通明。内阁大臣、兵部堂官、五军都督府勋贵早已齐聚,人人脸色凝重,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。显然,瓦剌入侵的消息已经传开。

  林锋然高坐龙椅,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子,声音沉稳而有力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众卿,瓦剌犯边,国家危难,正是我等君臣同心,共度时艰之际!朕意已决:第一,即刻起,京师戒严,全城备战!第二,命大同郭登、宣府镇守紧闭城门,依托坚城,严防死守,不得浪战!第三,飞檄天下兵马,火速勤王!第四,遣使赴瓦剌营中,假意议和,拖延时日!第五,工部、内府监即刻抽调所有工匠,全力赶制‘水泥’,速运边关,加固城防!”

  他一口气下达了五条命令,条理清晰,决心坚定,与昨夜那个几近崩溃的皇帝判若两人。众臣惊愕之余,也多了一份主心骨,纷纷领命。

  退朝后,林锋然立刻投入紧张的部署中。他如同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,处理军报,调动军队,安排使节,督促工部……忙得脚不沾地。但这一次,他心中有了底,眼神中燃烧着斗志。

  然而,就在他全力应对瓦剌危机,并暗中布置漕运陷阱之时,一场针对他个人的、更阴险的风暴,正在慈宁宫悄然酝酿。

 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,林锋然正在与兵部尚书商议粮草调配,舒良神色惊慌地进来,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。

  林锋然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!

  舒良说的是:太后娘娘凤体违和,卧病在床,口中喃喃……反复念着“先帝”和“祖宗家法”,并对身边嬷嬷泣诉,言说“皇帝近日频幸西暖阁,与那江氏女子深夜密议,置边关危急、祖宗礼法于不顾,恐非明君之兆,愧对列祖列宗”云云……此言,已在慈宁宫内悄然传开!

  (第60章 完)
  http://www.hlys.cc/48332/314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