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读书有用吗?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  穿越的第三天,李正阳不得不面对一个他几乎已经遗忘在记忆角落,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——上学。

  周一清晨,天刚蒙蒙亮,他就被妈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催促声喊醒:“正阳!快起来!要迟到了!”

  李正阳迷迷糊糊地从那张硬板床上坐起来,看着窗外灰蓝色的天光,听着楼下隐约传来的市井喧嚣,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疲惫感瞬间将他淹没。他,一个猝死的33岁社畜,灵魂被困在14岁的躯壳里,现在要去……上初中?

  他磨磨蹭蹭地洗漱,换上那身蓝白相间、洗得有些发白的校服。布料粗糙的触感,胸前印着的“随波中学”字样,都让他感到无比陌生又带着点讽刺。他对着镜子,看着里面那张还带着少年稚气、眼神却沉淀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复杂情绪的脸,扯出一个苦笑。

  “赶紧的!早饭在桌上,自己拿了路上吃!”妈妈的声音再次从楼下传来,带着忙碌中的催促。

  李正阳应了一声,抓起桌上用塑料袋装着的两个白面馒头,塞进书包侧袋,然后拖着沉重的步伐出了家门。

  清晨的街道比昨天更加泥泞,昨夜似乎又下过小雨。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,廉价的黑面绿边钉鞋踩在泥浆里发出“吧唧吧唧”的声音,这种鞋是80、90后男生的童年啊,质量奇差,穿不了几天那个脚后帮就会塌,鞋底的塑料钉子磨损也极快,而且非常滑,但是他便宜啊,一双八块钱,所以这个时候大部分男生都穿这个。路边的早餐摊热气腾腾,油条、豆浆、炒粉的香气混杂着泥土和河水的味道扑面而来。他走到校门口附近一家熟悉的摊子前,犹豫了一下,还是掏出零钱买了两个刚出笼的肉包子——馒头实在难以下咽。他一边啃着包子,一边随着穿着同样校服的人流,走进了“随波中学”的大门。

  校园比他记忆中更加破旧。几栋低矮的教学楼外墙斑驳,操场上是纯天然黄泥跑道,杂草丛生。学生们三五成群,嬉笑打闹,充满了属于这个年纪的喧嚣和活力。这一切,本该是青春的记忆,但对此刻的李正阳来说,却激不起半点涟漪。

  他并不兴奋回到校园。

  这个校园,对他来说,确实没什么值得回忆的温暖色彩。

  他是今年才转学回随波中学的。在此之前,他的小学和初一,都是在几十公里外的梧桐县城度过的。原因很简单,他的亲叔叔李安邦在县城里当公务员,生了女儿李上之后,爷爷奶奶就搬去县城帮忙带孩子。作为李家当时唯一的孙子,李正阳也被一并带了过去,在县城“接受更好的教育”。

  然而,那段在县城的日子,对李正阳而言,绝非美好的回忆。一个从乡下转学到城里的孩子,性格内向、衣着土气,还说着一口方言,让李正阳饱受歧视,各种起外号、讽刺一点点磨掉了他原本可能有的开朗,将他塑造成了一个极度内向、沉默寡言、甚至有些自卑的少年。他习惯了缩在角落,习惯了低头走路,习惯了把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憋在心里。

  所以,今年年初,父亲李卫国终于下定决心,把他转回了随波中学。这里的教学条件确实比县城差不少,但父亲觉得,孩子在身边,起码能看着点,不至于再受欺负。而且回到熟悉的老家,乡里乡亲的,环境总归单纯些。

  李正阳背着书包,穿过嘈杂的走廊。周围投来的目光有好奇,有打量,但少了县城那种赤裸裸的恶意。他凭着模糊的记忆,找到了初二(1)班的教室。

  教室里闹哄哄的,像一锅煮沸的开水。男生在追逐打闹,女生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聊着周末的见闻。李正阳的出现,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。他转学过来时间不长,性格又内向,在班里几乎是个透明人。

  他默默地走到教室后排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——这是他前世习惯的“安全角落”。他把书包塞进桌肚,拿出课本,目光却有些涣散地投向窗外。窗外是学校的围墙,墙外是随波镇低矮的民居和远处蜿蜒的河流。

  讲台上,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已经开始讲课。讲的是三角函数。那些 sin、cos的符号,在李正阳眼中显得无比遥远和陌生。他前世大专毕业后就进了证券公司,学的那些金融知识早就把中学数理化冲刷得干干净净。现在让他重新听这些,简直如同听天书。

  他强迫自己集中精神,试图跟上老师的思路。但很快,那些抽象的公式和概念就让他头晕脑胀。他忍不住揉了揉眉心,心里一阵烦躁。这种坐在教室里,被动接受知识的感觉,对他这个习惯了在职场主动解决问题的社畜灵魂来说,简直是种折磨。

  “浪费时间……”他心底忍不住冒出这个念头。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即将到来的洪水、父亲的调动、家里的经济状况……这些才是真正关乎生存和改变命运的大事!坐在这里学三角函数?有什么用?能帮他保住妈妈的仓库吗?能帮他推动父亲去市里吗?

  他烦躁地翻着课本,纸张发出哗啦的声响。同桌一个胖乎乎的男生好奇地看了他一眼,似乎觉得这个平时沉默得像块石头的转学生今天有点不一样。

  李正阳没理会旁人的目光。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不行,不能这样。既然暂时无法逃避上学,那就必须利用好这段时间。他需要伪装,需要融入这个环境,至少不能太引人注目。同时,他也可以利用上课时间……思考。

  讲台上,老师还在滔滔不绝。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,在李正阳的笔记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他低着头,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,看似在认真做笔记,实则是在规划着一场场即将到来的风暴。

  在这个喧闹而平凡的教室里,一个14岁的躯壳里,33岁的灵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煎熬和筹谋。他知道,平静的校园生活只是表象,真正的挑战,正随着日历一页页翻过,步步紧逼。而他,必须争分夺秒。

  课间的铃声像一把钝刀,切开了教室里沉闷的空气。学生们如同出笼的鸟雀,瞬间将教室的安静啄食殆尽,喧闹声浪般涌起。

  李正阳的同桌廖峰,一个皮肤黝黑、身材敦实、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的男生,用胳膊肘捅了捅他,带着点少年人特有的、对未来既迷茫又好奇的语气问道:“哎,李正阳,你说,咱们初中毕业了,你是打算继续读书,还是跟我一样,去隔壁省打工啊?我表哥在那边厂里,说一个月能挣好几百呢!”

  廖峰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向往。在这个年代的随波镇,像廖峰这样的孩子,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是极其普遍的选择。父母们大多觉得读书花钱、费时,不如早点出去赚钱补贴家用,或者攒钱盖房子娶媳妇。能考上高中继续读书的,在班里绝对是少数。

  李正阳下意识地就想回答:“当然是继续读书啊!”这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反应。但话到嘴边,却猛地噎住了。

  继续读书?

  这四个字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他记忆深处那扇名为“前世学业”的、布满灰尘和遗憾的门。

  按照前世的轨迹,他确实“继续读书”了。但过程呢?

  在随波中学这两年,他并没有因为逃离了县城的欺凌就奋发图强。相反,他依旧内向、沉默,心思也从未真正放在学习上。他贪玩,沉迷于镇上简陋的网吧和游戏厅,更关键的是——他喜欢上了隔壁2班一个叫莫颖林的女生。

  那是一种青春期懵懂又炽热的情感,占据了他大部分心神。他会在课间偷偷溜到2班门口张望,会因为对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而心跳加速,会绞尽脑汁写一些现在看来极其幼稚的情书。这种单方面的、投入过度的暗恋,彻底分散了他的注意力,让他本就基础不牢的学业更是雪上加霜。

  结果可想而知。中考成绩一塌糊涂,勉强够上市里最差的高中——二中。这个结果,在当时随波中学的毕业生里,竟然还算不错的!因为乡镇中学的升学率低得可怜,一个班能考上高中的,包括最差的高中,往往也就那么几个。大部分同学,就像廖峰计划的那样,踏上了南下或东进的打工之路。

  这是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公平的缩影,也是这个时代农村普遍社会意识的体现——“读书无用论”甚嚣尘上,父母们更看重眼前的实利。

  然而,命运的转折点在于他那个在县城当公务员的亲叔叔李安邦。他动用了自己积累的人脉关系,硬是把李正阳从录取线最低的二中,“运作”进了梧桐县最好的高中——一中!

  这在前世看来,简直是天上掉馅饼!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的一中!李正阳的父母也为此欣喜若狂,觉得儿子前途一片光明。

  可结果呢?

  进入一中后,巨大的落差感、周围同学的优秀、以及自身基础薄弱带来的挫败感,让李正阳更加自卑和逃避。他依旧没有努力。在一中那高手如云的环境里,他像一个误入巨人国的侏儒,浑浑噩噩地混了三年。最终,高考成绩惨不忍睹,只勉强考上了一所省内末流的大专院校。

  在那个年代,大学尚未大规模扩招,大专文凭虽然比不上本科,但也算是有个“干部身份”的敲门砖,找份体面的工作并不算太难。李正阳的父母虽然有些失望,但也觉得可以接受。

  谁曾想,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。就在他大专毕业前后,大学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扩招!本科生、研究生数量激增,学历迅速贬值。他那张原本还算有点含金量的大专文凭,瞬间变得一文不值,在求职市场上毫无竞争力。最终,他只能托关系、走后门,进了那家证券公司,从最底层的“业务经理”(打杂)做起,最终落得个加班猝死的结局……

  想到这里,李正阳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,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。他前世那短暂而憋屈的一生,根源不正是在这看似“继续读书”,实则荒废光阴的学生时代吗?

  廖峰见他半天不说话,脸色变幻不定,又捅了他一下:“喂?想啥呢?问你话呢!”

  李正阳猛地回过神,看着同桌那张带着质朴和懵懂的脸,勉强扯出一个笑容:“啊?哦……还没想好。”

  他低下头,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课桌边缘的木刺。廖峰的问题,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,激起了他重生以来一直在回避的、关于未来道路的沉重思考。

  他以后该怎么走?

  摆在面前似乎有两条路:

  一,利用脑中的记忆赚钱?这是最直接、最诱人的捷径。他知道未来十几年的经济大势、知道哪些股票会暴涨、知道哪些行业会崛起、甚至知道哪里会拆迁、哪里会开发……凭借这些“先知”,他完全可以跳过枯燥漫长的学习过程,在商海中迅速攫取第一桶金,甚至成为巨富。这似乎能最快改变家庭命运,摆脱前世的贫困和憋屈。但是……这条路真的那么美好吗?一个14岁的少年,突然展现出惊人的“投资眼光”和“商业头脑”,会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?他如何解释自己的“未卜先知”?而且,纯粹的金钱积累,真的能填补他前世因为学识不足、眼界狭窄而带来的精神空虚和处处碰壁的遗憾吗?他会不会变成一个除了钱,内在依旧贫瘠的暴发户?

  二,努力一把,好好读书考个本科?这是弥补前世遗憾最根本的方式。如果他能静下心来,凭借成年人的自律和理解力,加上一点努力,考上一个不错的本科,甚至冲击重点大学,并非不可能。拥有一个扎实的学历基础,再结合他对未来的“先知”,无疑能让他走得更稳、更远,拥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和更高的起点。但是……这条路需要时间!需要他重新扎进题海,忍受枯燥的学习过程,和一群真正的少年竞争。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洪水、调动、家庭危机这些迫在眉睫的事情,他真的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去应付学业吗?而且,就算考上好大学,在这个时代,就一定能保证成功吗?会不会又重蹈覆辙?

  两条路,一条看似捷径却布满荆棘和未知风险,一条看似正道却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艰苦的付出。它们在他脑海中激烈碰撞,让他感到一阵阵的迷茫和焦虑。

  窗外的阳光有些刺眼。教室里,同学们追逐打闹的笑声、女生们叽叽喳喳的聊天声,都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,变得模糊而遥远。

  李正阳闭上眼,深深吸了一口气。前世的社畜生涯、猝死时的冰冷绝望、母亲仓库被淹时的无助、父亲郁郁不得志的背影……这些画面交替闪现。

  他不能再重蹈覆辙了!无论是金钱还是学历,他都需要!但眼下,他必须做出一个选择,一个能支撑他度过重生初期、为未来打下基础的选择。

  他缓缓睁开眼,眼神中少了几分少年的迷茫,多了几分成年人的沉凝和决断。他拿起笔,在刚才写满洪水应对方案的笔记本空白处,用力地写下几个字:

  “时间不等人,先解决眼前!但知识……绝不能丢!”

  他决定,两条腿走路!在全力应对即将到来的洪水危机和推动父亲调动的同时,他必须开始有意识地捡起学业!尤其是英语和语文这些相对容易捡起来、对未来无论走哪条路都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。至于数理化……只能暂时战略性放弃了,等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。

  他看了一眼旁边还在等答案的廖峰,用一种前所未有的、带着点复杂情绪的语气说道:“打工……也许能挣快钱。但读书……或许能让你以后挣得更多,也更轻松。不过……都挺难的。”

  廖峰似懂非懂地挠挠头,嘿嘿一笑:“也是,反正还有一年呢,到时候再说!”

  李正阳没再说话,只是默默地将目光投向窗外。他知道,对于廖峰这样的同学来说,未来或许真的只有打工一条路。但对他这个重生者而言,前方的路虽然迷雾重重,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。
  http://www.hlys.cc/48812/183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