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5章 啥?这也能吃?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  姜宁见状忍不住笑出了声,拍了拍周瑞的后背,安抚道。

  “别怕别怕,这可不是活朗子。”

  她凑到竹筒边,指着里面爬动的虫子,耐心解释。

  “你们仔细看,其实它跟活朗子长得不一样呢,这个是龙虱,我们这儿也叫水龟子。

  是水里的虫子,不是家里爬的那种。”

  经她一提醒,孩子们都壮着胆子凑了过来,眯着眼睛仔细打量。

  周刚伸手比划了一下,说道。

  “哎,还真是不一样!你看它这壳,比活朗子亮多了,摸起来好像也更硬实。”

  周强也点头,说道。

  “腿也不一样,活朗子的腿细细长长的,这个后腿好像更扁一点,看着就像能划水似的。”

  小七周瑞也怯生生地看了两眼,小声嘀咕。

  “好像是哦,脑袋也比活朗子小一圈。”

  这么一对比,大家都看出来了。

  这竹筒里的虫子,和家里讨人嫌的活朗子,确实不是一种东西。

  小五周川最是好奇,挠了挠头,盯着福仔手里的竹筒问道。

  “你们抓这个干啥呀?不会……不会也是用来吃的吧?”

  他说着,还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。

  实在没法把眼前这黑亮的虫子,和“吃”联系起来。

  姜宁闻言,笑着点了点头,肯定地回答。

  “对呀,这种虫子也是能吃的,而且味道还很好呢!我们这儿好多人都爱吃。”

  “啥?这也能吃?”

  弟弟们都惊呆了,脸上的表情一个个变得怪异起来。

  周刚咂了咂嘴,有点嫌弃。

  “这玩意儿长得跟活朗子差不多,看着有点恶心,真感觉下不去嘴啊。”

  周瑞更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。

  “不要不要,看着不好吃……”

 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,满脸的难以置信。

  周安站在一旁,却没觉得惊讶。

  因为龙虱这东西,他是认识的。

  上一世他在网上看过不少,地方特色美食的介绍。

  知道这种虫子,不仅云南人吃,广东那边的人也很爱吃,算是挺有名的一道特色菜。

  有些地方的人,确实会叫它“水蟑螂”。

  但周安清楚,它和真正的蟑螂,并没有什么关系。

  这只是接地气的俗称,实际上它和蟑螂,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
  是种正经的水生昆虫,专门在水田、池塘里活动。

  靠吃水里的小鱼小虾、水生昆虫幼虫过日子,干净得很。

  他看着弟弟们一脸抗拒的样子,心里暗暗好笑。

  想着如果做好了,说不定他们尝一口就会真香了。

  这龙虱在广东那边,可是响当当的特色美食,名气大得很。

  还有着“水中人参”的美名,足见当地人对它的喜爱。

  要说吃法也简单,最常见的就是椒盐和油炸两种。

  就拿油炸来说,把新鲜的龙虱洗净。

  用料酒或姜片稍微腌一会儿,去去土腥味。

  再沥干水分,扔进滚烫的油锅里,炸到金黄酥脆。

  捞出来控油,撒上一把椒盐或者五香粉,那香味能飘出老远。

  吃的时候也有讲究,得先揪住它的小脑袋。

  轻轻一拧,把里面的内脏都带出来。

  再顺手掰掉翅膀和细细的腿脚,只留下圆滚滚的虫身。

  放进嘴里一嚼,“嘎嘣”一声脆响。

  满嘴都是独特的鲜香,一点腥膻味都没有。

  不管是当下酒菜,还是闲时解馋,都是顶顶好的货。

  而且这龙虱很有营养,高蛋白低脂肪。

  不少广东本地人打小就吃这个,早就把它当成了家常美味。

  几十年后的市面上,这玩意儿可不便宜。

  一斤能卖到几百块,寻常人家还舍不得经常吃呢。

  不过这龙虱也因为长得太像蟑螂,闹出过不少让人捧腹的笑话。

  就说那些第一次来广东的外地人,要是在大排档里,老板热情地推荐“椒盐水蟑螂”。

  外地人多半会当场石化,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。

  嘴里直嚷嚷:“你们连蟑螂都吃?”

  这时候老板就急了,拍着桌子解释。

  “这是龙虱啊!清水里长的正经玩意儿,跟家里乱窜的那些害虫可是两码事!”

  等老板把炸得金黄油亮的龙虱端上桌。

  外地人半信半疑,闭着眼睛夹起一个放进嘴里。

  尝过之后就再也停不下来,往往一口一个。

  转眼就炫完半盘,之前的抗拒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
  跟二狗那几个半大孩子告别后,周安和弟弟们往溪水方向继续走。

  又走了约莫十分钟,耳边渐渐传来哗哗的流水声。

  越往前走,那声音越清晰。

  周安加快脚步,率先钻出了树林,眼前顿时豁然开朗。

  一片清凌凌的溪水,顺着山谷蜿蜒流淌。

  溪边的鹅卵石,被水冲得光滑透亮。

  “哇!我们到啦!”

  周瑞第一个叫了出来,挣脱周安的手就往溪边跑。

  周刚和周强也跟着撒了欢,几个半大孩子踩着碎石子,“咚咚咚”地就冲进了溪水里。

  溪水刚没过他们的膝盖,凉丝丝的触感从脚底传来。

  周瑞忍不住打了个哆嗦,却笑得更欢了。

  “大哥,水不深!一点都不危险!”

  周安没急着下水,在溪边绕着转了一圈。

  弯腰仔细查看水里的石头缝,又扒开岸边的草丛瞧了瞧。

  这深山里的溪水看着干净,可保不齐有蛇藏在附近。

  孩子们的安全,得放在第一位。

  查了好一会儿,连个蛇影子都没瞧见。

  周安这才松了口气,抬脚走进溪水里。

  水刚漫到他的小腿肚,瞬间驱散了赶路的燥热。

  “都别瞎跑,就在这附近摸螺就好!”

  周安话音刚落,就听见冬旺的声音传来。

  “嘿嘿,我已经我摸到了!”

  只见冬旺弯腰在水里,摸索了一小会儿。

  猛地直起身,手里举着个灰褐色的螺壳。

  “你们看!这就是田螺!你们按着这个模样摸就行,准没错!”

  那田螺个头确实不小,比冬旺的大拇指头还要粗一圈。

  螺壳沉甸甸的,看着就肉厚。

  弟弟们都围了过去,眼睛瞪得溜圆,盯着冬旺手里的田螺。

  小七周瑞最是惊讶,嘴里不停念叨。

  “哇!冬旺哥!你们这里的田螺个头也太大了吧!比我们那边的田螺大多了!”

  他说着,还抬手比划了一下。

  “我们老家那条河沟里,找着的田螺都只有小指头那么点,最大的也没你这个一半大,整条河沟翻遍了,都找不到这么大的呢!”

  周瑞方才那番话,一点都不掺水分,实打实的大实话。

  云南这地界的田螺,个头是真的大得离谱。

  跟周安老家东北的田螺比起来,那简直就没可比性。

  压根不是一个量级的!

  就拿冬旺手里攥着的这颗田螺来说,沉甸甸的握在手里坠得慌。

  这要是放在东北地区,就算是翻遍整条河沟,也不一定能找着这么大个儿的。

  同样都是叫田螺,为啥体型能差出这么多来?

  核心原因还是在气候和品种上。

  云南这边属于亚热带、热带气候,常年气温偏高,溪水里的水温也跟着暖和。

  田螺打从春天冒头,一直到秋末都能安安稳稳地吃食生长。

  生长期拉得老长,个头自然就往大了长。

  可东北那边不一样,气候冷得早。

  入秋没多久水面就开始发凉,到了冬天更是直接结冰。

  田螺得钻进泥里冬眠,一睡就是小半年。

  水温低不说,生长期还短得很,压根没多少时间长个儿。

  再者说,两边的田螺物种,也略微有些不同。

  云南本地溪水里的,大多是环棱螺为主。

  这种螺本身就属于,体型偏大的品种。

  而在东北地区,河里常见的则是小型环棱螺。

  光品种上就输了一截,先天就长不大。

  就拿重量来说,云南本地的田螺,长得壮实的,一颗就能有一二两重。

  可北方的田螺,往往得好几颗加在一起,才能凑出这么重。

 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,就跟鹌鹑蛋和鸡蛋似的。

  一眼就能看出高低,压根没法比。
  http://www.hlys.cc/18977/564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