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龙中文网 > 港片:制霸港岛,从自立门户开始 >第486章 与其苦苦挣扎,不如坦然接受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486章 与其苦苦挣扎,不如坦然接受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  会后,两个年轻干事找到周晓芸,主动请缨下乡调研。

  “周姐,我们想去看看那些‘非正式节律场景’,看看孩子们到底是怎么玩的。”

  周晓芸欣慰地点点头。

  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

  而在省电视台,“城市之声”栏目组。

  林小满一脸平静地听着领导的“指示”。

  “小林啊,台里决定了,‘城市之声’栏目将并入‘民生观察’,不再单独列项。”

  领导语气和蔼,但话里的意思却很明确:你这个小众栏目,要凉了。

  林小满没有争辩,也没有抱怨。

  她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。

  流量至上的时代,谁会关注那些无人问津的声音呢?

  “领导,我有个提议。”林小满说道。

  “你说。”

  “我想在‘民生观察’里增设一个子栏目,叫做‘无声时刻’。”

  “无声时刻?什么意思?”领导一脸懵逼。

  “每期节目的最后十秒钟,画面静止,只保留现场的环境底噪。”林小满解释道。

  领导更加迷惑了。

  “这……有什么意义呢?”

  “也许,可以让观众们静下心来,听听真实的世界。”林小满淡淡地说道。

  领导觉得这个提议简直是莫名其妙,但看在林小满还算听话的份上,还是勉强同意了。

  首期节目播出时,林小满特意选择了静音亭的空镜。

  画面中,亭子静静地矗立着,背景是风穿过梁柱的微弱声响。

  节目组的技术人员以为是收音设备出了故障,急得满头大汗,赶紧排查。

  折腾了半天,也没发现问题,只好作罢。

  第二天,收视分析报告出来了。

  “无声时刻”时段,观众留存率居然是全天最高的!

  领导傻眼了。

  评论区里,网友们纷纷留言:

  “终于有个节目敢不说话了!”

  “这十秒钟,我感觉自己活过来了。”

  “听着风声,感觉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。”

  林小满看着这些评论,嘴角露出了淡淡的微笑。

  无声胜有声。

  在北京的胡同深处。

  十三月唱片的老板卢中强,收到了一封来自某音乐学院教授的来信。

  信中,教授激动地表示,他的学生以“甲五·终章”为题,创作了一部交响乐,准备申报省级艺术基金。

  卢中强看完信,沉默了许久。

  他回了一封信,信里附上了两段视频:

  一段是陈青山在村口放烟花的场景;

  另一段是老吴在磨刀店里磨钳子的录音。

  信的最后,他只写了一句话:

  “你要的不是谱子,是去扫一次地。”

  与此同时,他在北京的胡同里,办起了一场名为“无谱之夜”的即兴演出。

  演出的规则很简单:

  参与者不得使用乐谱或固定旋律;

  必须用非乐器物件发出声音。

  那天晚上,胡同里热闹非凡。

  有人敲暖气管,叮叮当当,像是下雨的声音;

  有人抖铁链,哗啦啦啦,像是海浪的声音;

  有人拍伞骨,啪啪啪啪,像是鸟儿飞过的声音……

  散场的时候,卢中强在胡同口放了一个旧锅。

  没人碰它。

  但风起时,它自己响了。

  秦峰正准备给卢中强打个电话,忽然,手机震动起来。

  一个陌生的号码。

  “喂,你好。”秦峰接起电话。

  “你好,请问是秦峰先生吗?我是县教育局的。”

  “我是。”

  “是这样的,经过市里研究决定,我们县的吴小雨同学所在的班级,被选为‘智慧校园’试点班级……”

  对方的声音顿了顿,似乎在斟酌用词。

  “我们将在教室里安装一套AI行为分析系统,用于辅助教学。”秦峰一听“人工智能行为分析系统”,身体猛地一震,一股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。

  这东西,听着就跟《楚门的世界》似的,让人浑身不自在。

  果不其然,试点班级系统上线第一天,警报声就像不要钱似的,响个不停。

  人工智能那破锣般的嗓子,循环播放着“请保持安静!请勿喧哗!”吵得人脑仁疼。

  校方领导急得直跳脚,恨不得亲自上阵维持秩序。

  然而,吴小雨这小姑娘,可不是好惹的。

  只见她眼珠一转,想出了一个主意。

  课间,她悄悄组织同学们改变了“敲桌文化”。

  不再是整齐划一的“咚咚咚”,而是你敲一下,我敲一下,节奏错落,此起彼伏。

  原本嘈杂的课间,瞬间变成了一场“行为艺术”。

  人工智能系统直接懵了,误判为“低活跃状态”,自动调低了预警等级。

  体育老师路过,被这独特的“课间自由表演”吸引,好奇地问道:“嘿,我说你们这是在搞什么名堂呢?怎么做到的?”

  吴小雨神秘一笑,露出两颗小虎牙:“就像那口铜锅,不用一起响,也能听出是一首曲子。”

  当晚,她又偷偷摸摸地用手机录下整栋教学楼的嘈杂声,包括那烦人的人工智能警报声,上传到麦窝社区,并附上标签:“反监控节拍计划”。

  第二天,一个电话打了过来,是老吴:“孩子,你过来看看,咱那锅……”电话戛然而止,只剩下无尽的忙音。

  老吴心头那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预感,终究还是应验了。

  那天,他颤巍巍地进了亭子,远远地就觉得不对劲。

  那口他当宝贝疙瘩一样护着的铜锅,仿佛被人揍了一拳,原本浑圆的线条上,赫然多了一道细长的裂缝。

  那道裂缝就像一条丑陋的疤痕,破坏了铜锅的和谐,也刺痛了老吴的心。

  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前,指尖轻轻触碰那道裂缝,粗糙的金属边缘刮得他生疼。

  他试着敲了一下锅沿,“嗡……”声音不再清亮悠扬,反而变得嘶哑、沉闷,带着一丝刺耳的杂音。

  就像一个原本嗓音甜美的歌手,突然得了重感冒,跑调跑到姥姥家了。

  老吴的脸色一下子垮了下来,像是被人抽走了脊梁骨。

  他知道,这口锅,完了。

  这道裂缝,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损伤,更是对“无声传承”的某种隐喻。

  它代表着某种微妙而重要的东西,正在悄然逝去。

  沉默良久,他没有试图修复,也没有找来新的铜锅替代。

  他只是缓缓地抬起手,将那口裂了缝的铜锅轻轻翻转过来,底朝天,扣在了石墩上。

  这样一来,风就无法再完整地吹过锅身,发出清脆的声响了。

  取而代之的,是风穿过那道细小的裂缝,发出“嘶嘶”的轻响,像是老旧的风箱在漏气,又像是谁在低声地叹息。

  那声音很小,很微弱,如果不仔细听,根本听不出来。

  老吴就那样静静地听着,听着那风穿过裂缝发出的嘶嘶声,听着那细微却又真实存在的“呼吸”。

  仿佛那不是一口破损的铜锅,而是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,在用尽最后的力气,发出微弱的喘息。

  他转身,蹒跚地回到屋里。

  屋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笔记,那都是他几十年维修广播器材积攒下来的宝贝。

  每一页笔记上,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电路图、零件参数、故障排除方法……这是他一辈子的心血,也是他赖以生存的技能。

  但他没有拿起任何工具,去修复那口铜锅,也没有翻开任何笔记,去寻找新的灵感。

  他只是走到灶台前,默默地将那一本本厚厚的维修笔记,一页页地撕下来,塞进了灶膛里。

  干燥的纸张遇到火苗,瞬间燃烧起来,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。

  橘红色的火光映照在老吴饱经风霜的脸上,他的影子在墙上不停地晃动,忽明忽暗。

  那火光跳动的节奏,竟然与亭子里铜锅缝隙中发出的风声,诡异地合拍。

  老吴就那样静静地坐在灶台前,一动不动,只是看着火焰,看着那些曾经无比珍贵的知识,一点点地化为灰烬。

  直到最后一页纸,也变成了飞舞的黑色灰烬,飘散在空中,他才缓缓地站起身,走到窗前,望着远方。

  ——有些东西,注定要被时代所抛弃。

  与其苦苦挣扎,不如坦然接受。

  与此同时,德云社。

  于佳佳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份合作方案,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。

  那是一份来自某头部短视频平台的合作邀约,对方财大气粗,开出了天价,想要联手打造一个名为“国民街拍挑战赛”的活动。

  而这个挑战赛的核心内容,正是将“甲五·终章”进行改编,制作成各种魔性的短视频,在全网进行推广。

  对方承诺,只要德云社点头,他们就可以利用平台强大的流量资源,将“甲五·终章”彻底炒火,让它成为全民皆知的“神曲”。

  于佳佳不得不承认,这份方案很有诱惑力。

  如果真的能按照对方的计划执行,德云社的名气肯定会更上一层楼,甚至有可能成为现象级的文化。

  但是,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

  她仔仔细细地研究了这份方案,发现对方的关注点,完全放在了“流量”和“变现”上,而忽略了“甲五·终章”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底蕴。

  在他们眼里,“甲五·终章”只是一个可以被随意改编、消费的商品,而不是一种需要被尊重、传承的文化。

  “你们知道这节奏最早是谁在扫地吗?”于佳佳抬起头,看着坐在对面的平台负责人,语气平静地问道。

  对方愣了一下,显然没有料到她会问这个问题。
  http://www.hlys.cc/22333/602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