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7章 难道,这仅仅是巧合吗?
推荐阅读:
雷霆武神
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
顾靖泽
暑假兼职盗墓,国家请我出山!
爽炸了!绝色妖精横行影视世界
快穿:帝国首席,开局灭杀任务者
盛眠
枭宠,总裁夫人超甜的苏小鱼墨北枭
穿成恶妇不装了,天灾将至赶紧逃
顾靖泽白今夏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“呃……这个……我们不太清楚。”于佳佳轻轻地摇了摇头,将那份价值不菲的合同推回给对方。
“这东西,火了就死了。”
说完,她起身离开了会议室,只留下那个一脸茫然的平台负责人,独自坐在那里发呆。
回到办公室,于佳佳立刻给秦峰发了一条消息:“启动‘静默传播’计划——找十个县城中学,送一批废旧音响,不教怎么用,只说‘让它们自己响’。”
她相信,真正的文化传承,不是靠流量炒作,而是靠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真正的艺术,应该像种子一样,悄悄地埋在人们的心中,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,生根发芽,开花结果。
在省台的机房里,林小满正在整理一批旧磁带。
这些磁带都是台里多年来积攒下来的,记录着各种各样的节目素材和历史资料。
她原本只是想随便翻看一下,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素材。
但当她拿起一盒磁带,看到上面的标签时,一下子愣住了。
那是一盒私人收藏,标签上写着“街头之声”,署名是“赵志明”。
林小满知道赵志明是台里的技术科副科长,平时为人低调,不苟言笑,没想到他竟然还有这样的爱好。
她好奇地将磁带放进播放器里,按下播放键。
磁带缓缓转动,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。
紧接着,一阵阵嘈杂的街头声音,从音箱里传了出来。
卖瓜农拍打西瓜的咚咚声、修表匠敲击镊子的叮叮声、小孩踢着瓶盖的哐当声……各种各样的声音混杂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生动而真实的城市生活画卷。
林小满听得津津有味,仿佛身临其境,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年代。
突然,一段熟悉的敲击声,吸引了她的注意。
那是一段节奏感极强的敲击声,清脆、干脆、利落,与“甲五·终章”的初鸣,几乎完全重合。
林小满惊讶地瞪大了眼睛,她立刻将这段声音截取下来,与“甲五·终章”进行对比。
结果显示,两者之间的相似度,高达90%以上。
这怎么可能?
林小满拿着磁带,找到了赵志明。
“赵科长,您能给我解释一下,这盘磁带是怎么回事吗?”
赵志明看着那盘磁带,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。
“那是很多年前录的了,那时候年轻,喜欢到处乱跑,就用录音机记录下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声音。”
“那这段敲击声呢?您还记得是在哪里录的吗?”林小满追问道。
赵志明摇了摇头。
“时间太久了,记不清了。那时候也不懂什么音乐,就是觉得这声音‘对’,听着舒服。”
林小满沉默了。
她突然意识到,有些东西,是不需要刻意去学习和模仿的。
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,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之中,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之中。
林小满将这盘磁带重新编号,放入“城市之声”档案库,分类名为:“未命名的共鸣”。
陈青山在父亲祭日当天,带了一把崭新的扫帚,来到了村口的那座亭子。
他没有像往常一样,拿起扫帚,默默地清扫地面。
他走到那口扣在地上的铜锅前,将扫帚柄插进了那道细小的裂缝之中。
然后,他静静地站在那里,任凭风吹动着竹枝,轻轻地刮擦着金属锅身。
“沙……沙……沙……”
声音断断续续,不成曲调,听起来有些刺耳,有些怪异。
但却有一种奇异的安定感,在空气中弥漫开来。
仿佛那是父亲在用他粗糙的手,轻轻地抚摸着自己的脸颊,给自己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。
陈青山就那样站了一会儿,然后转过身,默默地离开了亭子。
三天后,村里几个老人,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亭子里。
他们没有带任何乐器,也没有进行任何排练。
只是各自拿着自己熟悉的工具,坐在亭子里,随心所欲地敲击着。
有人带了竹篮,用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篮子的边缘,发出清脆的竹声。
有人拿了木槌,一下一下地敲打着石墩,发出沉闷的石声。
他们不说话,也不看彼此,就像只是来亭子里晒太阳,闲聊家常。
但是,那扫帚划过地面发出的“沙沙”声,始终没有停止过,也没有任何凌乱。
它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,将所有人的声音,都连接在了一起,构成了一首和谐而独特的乡村交响曲。
老吴病倒的那夜,风雨大作。
村民们想进亭避雨,却看见他蜷缩在角落……
狂风怒号,暴雨如注,噼里啪啦地砸在瓦片上,像是天公在敲着架子鼓。
几个躲雨心切的村民,搓着膀子,一溜烟儿地跑到村口的老亭子旁。
“哎呦喂,这雨下的,真特么刺激!”
“可不是嘛,赶紧进去躲躲,淋成落汤鸡就不好玩了。”
可当他们猫着腰,刚想往亭子里钻的时候,却齐齐愣在了原地。
只见老吴像只煮熟的大虾,蜷缩在亭子一角,脸色蜡黄,嘴唇发青,浑身湿透,瑟瑟发抖。
他怀里紧紧抱着一台老式收音机,滋啦滋啦地响着,在风雨声中显得格外微弱。
“老吴,你这是咋啦?生病了?”一个大婶嗓门洪亮,扯着嗓子喊道。
老吴没吭声,只是抱着收音机,一动不动。
大伙儿凑过去一看,收音机里正放着省台的“城市之声”。
镜头扫过地铁里人头攒动,菜市场里熙熙攘攘,医院里嘈杂忙碌,教室里书声琅琅,最后,画面定格在一处空无一人的工地。
狂风呼啸而过,穿过钢筋水泥的空洞,发出呜呜的低鸣,像鬼哭狼嚎一般。
突然,老吴猛地坐了起来,眼神浑浊但却闪着异样的光芒。
他伸出枯瘦的手,摸了摸头顶漏雨的亭梁,感受着雨水滴在手上的冰凉,嘴角微微上扬,喃喃自语道:“锅不响了……挺好。”
就在这时,一个清脆的声音穿透了风雨,传进了亭子里。
“哒、哒、哒……”
众人寻声望去,只见吴小雨撑着一把油纸伞,站在雨幕中,俏生生地看着亭子里的老吴。
她没有走进来,只是抬起手,用指关节在伞面上轻轻敲了三下。
那敲击声,节奏自然,像是心跳,像是呼吸,像是某种古老而神秘的旋律,无需学习,便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。
老吴听到这声音,浑浊的眼中,竟似有光芒闪过。
吴小雨的嘴角微微勾起,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,转身,消失在了茫茫的雨幕中。
她要去哪?她又想做什么?没有人知道。
雨后初霁,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。
老吴拄着拐杖,颤巍巍地走出家门。
他身上的病,来得快,去得也慢,就像这夏天的暴雨,轰轰烈烈一阵后,总要留下些潮湿的痕迹。
老吴没再踏进那个破旧的亭子。
对他来说,有些东西已经刻在骨子里,用不着再守着那个铜锅了。
村民们发现,亭子里的铜锅不见了。
倒扣在石墩上的,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印记。
风吹过石墩的缝隙,发出嘶嘶的声响,像是老旧的风箱在喘息。
大家都以为,这口锅彻底废了,老吴也终于放下了。
只有吴小雨知道,有些东西,并没有消失。
每天上学,她还是会习惯性地路过那个亭子。
只不过,她的手指不再敲击铜锅,而是轻轻地,在石墩上的那个圆形的锅印上,敲三下。
“哒、哒、哒……”
音不成调,甚至有些刺耳。
但吴小雨却会把耳朵贴在石墩上,仔细聆听。
她听见的,不是锅的声音,而是风在石头缝隙里,在金属裂纹里拐弯的声音。
那声音很小,很细微,却像是某种古老的低语,带着岁月的沧桑和秘密。
吴小雨觉得,这声音,比以前的铜锅,更有意思。
她拿出手机,录下了这段“歪声”。
然后,她把这段音频发到了班级群里,配上文字:“这是升级版。”
同学们一头雾水,纷纷表示听不懂。
但总有那么几个闲的蛋疼的,好奇心旺盛的,跟着吴小雨学了起来。
他们也跑到亭子边,在石墩上敲敲打打,录下各种各样的声音。
有的节奏散乱,有的跑调严重,但无一例外,都很自然,很随意,就像雨滴落在瓦片上,毫无规律,却又充满生命力。
林小满最近忙得脚不沾地。
“城市之声”的季度合辑,马上就要上线了,她需要整理大量的素材,还要进行最后的剪辑和润色。
在整理素材的过程中,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:很多段音频的背景里,都隐约浮现着类似静音亭旧频的震动。
一段是地铁隧道通风口的低鸣,沉闷而压抑,像是城市的心脏在跳动;一段是医院氧气瓶减压阀的滴答,清脆而规律,像是生命的倒计时;还有一段,竟然是省台播音间空调外机运转的节奏,单调而重复,像是永不停歇的齿轮。
林小满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
这些声音,明明来自不同的地点,不同的设备,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。
难道,这仅仅是巧合吗?
http://www.hlys.cc/22333/603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