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9章 乡试(上)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王明远拎着那只沉甸甸的快要炸开的考篮,跟在长长的队伍后面,一步一步往前挪。有了上次院试的前车之鉴,这次考篮里塞满了家人们精心准备的各类物品,仿佛不是去考乡试,而是要去野外求生半个月。
队伍前行虽慢,却井然有序。
轮到王明远时,他递上早已准备好的身份文书。
核验身份文书的小吏面无表情,对照画像、籍贯仔细查验后,挥挥手放行,一切顺利。
“下一个!”
踏入贡院大门,熟悉的搜检环节扑面而来。
依旧是那副阵仗:几名面无表情、膀大腰圆的衙役分列两旁,目光如电,打量着每一个进来的学子。
王明远深吸一口气,如同三年前那般,指尖悄然捏着一块约莫二两重的碎银。
这已是科场心照不宣的陋规,花点小钱,求个手下留情,检查得快些,也免去些不必要的刁难和折腾。
一名衙役上前,手法熟练地开始检查。
摸发髻,解衣带,查考篮,捏鞋袜……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,当检查到王明远的手时,他指尖微动,那小块银子便悄无声息地递了过去。
然而,那衙役的手只是微微一顿,指尖巧妙一拨,那块银子竟又原路返回,稳稳地塞回了王明远微曲的掌心。整个过程快得几乎让人无法察觉,那衙役的脸上依旧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冷漠表情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。
王明远心中顿时掀起波澜,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讶。
银子……被退回来了?
他下意识地抬眼看向那衙役,对方却已移开目光,粗声粗气地示意:“好了,进去吧!甲字贰叁号舍!”
捏着那块失而复得、甚至带着对方体温的银子,王明远一时有些恍惚。他一边低头整理衣衫,一边随着人流往里走,心里念头急转。
是恩师崔巡抚整顿吏治,成效竟已如此显著?连这积弊已久、盘根错节的科场陋习都能改正?
王明远心头一热,仿佛看到师父在巡抚任上宵衣旰食、雷厉风行的身影,无形中又给师父镀上了一层耀眼的光环。
其实这倒是他陷入思维误区了。
这其中固然有崔巡抚整顿吏治的缘故,但更深层的原因是,能来参加乡试的,基本都是秀才功名在身,一旦中举便有资格跻身官场。
这些底层衙役精明得很,深知其中利害,平日或许敢对小吏、平民伸手,但在这贡院门前,面对未来的举人老爷,多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,宁愿规矩些,也不敢轻易授人以柄,免得日后被清算。
跟着人流走进新建的贡院,王明远忍不住四下打量。
三年前那场地动,将原来的老贡院震塌了大半,如今这座是灾后新建的,看着就结实气派许多。
青砖灰瓦,号舍一排排整齐林立,如同蜂巢一般,虽依旧低矮狭小,但至少墙壁粉刷得干净,头顶的瓦片看着也严实,不像以前老贡院,据说下雨天漏雨是常事。
他按照号牌找到自己的“甲字贰叁”号舍。
果然,比起上次院试时年久失修的考棚和号舍,这乡试新建的号舍条件好了不止一星半点。
这不禁让他想起三年前院试时,那考棚简陋得让人心惊胆战,桌板一动就往下掉土渣。
不是他不想拆了桌板当床板睡觉,那真是怕拆了桌板后,整个考舍都塌了,所以只能勉强在地上睡觉。
而且上次尽管已经带了那么多油布,但那漏雨的号舍怎么堵都堵不住,总不能整个考篮什么都不带,全带油布吧。
相比之下,这里简直堪称“豪华”。
虽然依旧仅容一人转身,但砖墙牢固,头顶有细密的新瓦片遮阳挡雨,桌板也厚实平整。
而且因为乡试时间较长,每个考舍还备好了恭桶,每天定时由衙役收走倒入考舍尽头的茅厕中。
以防万一,他还是先将带来的防雨布展开,仔细铺在号舍顶棚内侧,以防万一夜间有雨或露水。
又将药品、食物、备用衣物放在干燥角落,这才将考篮放在桌下,坐下略作喘息。
目光透过号舍低矮的门向外望去,只见无数个如同蜂巢般的格子间里,已经坐满了或安静等待、或最后默诵、或紧张张望的考生。
有鬓角花白、皱纹深刻的老者,显然已是屡试不中,仍在苦苦挣扎;也有须髯齐整、端坐如常的中年士人;也偶尔有几个面色稚嫩、眼神中带着惶恐与期待的青年。
人生百态,尽汇于此。一场考试,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与梦想。
“铛——!”
一声悠长而肃穆的锣响划破贡院上空的寂静,乡试正式开始了!
差役们抱着厚厚的试卷,穿梭于号舍之间的甬道,将一叠叠散发着墨香的试卷分发到每个学子手中。
王明远沉心静气,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所有题目。
大雍朝的乡试题量极大,囊括经义、论判、诏诰表、策论、诗赋、算学六大类,需连考七日,是对学识、体力、心性的极致考验。
但他细细看下来,心中反而渐渐安定。
首先是重中之重的四书五经义题。这是根基,也是评判考生儒学修养和八股功底的核心。
四书题三道,分别出自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。
题目不算生僻,但角度颇为刁钻,需得准确把握圣贤微言大义,破题立意方能不俗。
五经题四道,需对应本经作答。
王明远本经选择的是《春秋》,此刻看去,四道《春秋》经义题果然深奥,涉及对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和义理辨析,需引经据典,深入阐发,极见功力。
但王明远反而松了口气,这类需要条分缕析、层层推演的题目,正是他所擅长的。
周老太傅的悉心指点、元沧澜那本心血笔记的加持,以及自己在岳麓的苦功,此刻仿佛都化为了胸中的底气。
接着是论、判、诏诰表等应用文体。
一道史论题,要求评述前朝一次著名的变法得失,考察史识和议论能力。
五道判题,模拟了民间田土、税收、债务、婚姻、盗窃等纠纷,需以父母官的身份写下判词,要求熟知律法、通晓人情、断案公允。
这让他想起师父赠与他的那本《为官笔记》,里面写明了他在任上处理过的那些鸡毛蒜皮,却关乎百姓生计的案子,心底便多了几分底气。
诏、诰、表三选一,他快速选择了相对熟悉的“表文”,模拟中举后向皇帝谢恩的格式。
这类文体重在辞藻典雅、格式规范、情感恳切,需得仔细措辞。
然后是五道策论题。
这才是真正考验考生经世致用才能的地方,题目涉及漕运盐政、边防、吏治、农桑、教化等多个方面,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,绝非纸上谈兵能应付。
最后是诗赋和算学。
诗赋一道,题目是常见的“秋雨”,虽然有点像三年前院试的“夏日骤雨”,但主体思想和核心还是不同的,他需得精心构思,虽不指望以此扬名,但也不能拖后腿。
算学三道,题型熟悉,无非是田亩、粮饷、工程计算之类,这对他而言,几乎如同送分题一般。
通篇看下来,题量巨大,难度极高,对考生的知识广度、思维深度、体力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。
寻常秀才,若无良师指点、无足够书籍参阅、无系统训练,恐怕见到这卷子都要头晕眼花一半。
但王明远心下却渐渐安定,甚至涌起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。
岳麓书院三年的苦读、甲班激烈的竞争环境、周老太傅高屋建瓴瓴的指点、还有自己夜以继日的苦读钻研……所有的汗水与付出,仿佛都是为了应对眼前这份试卷。
他定了定神,按照顺序开始答题。
http://www.hlys.cc/25804/186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