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 平安佩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【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,赵渊这人还有个反差萌的爱好——养鸽子!】博主突然放出一张Q版插画,画里赵渊穿着官服,正踮着脚给鸽子喂食,脸上的表情温柔得能掐出水,跟平时怼人的样子判若两人,简直萌化了!【每天清晨天不亮,他就站在院子里放鸽子,看着鸽子在天上盘旋,嘴里还念叨着“这只飞得快,适合传急信”“那只耐力好,能去边关”
合着他养鸽子都不是为了玩,是为了国事!这脑回路,也是没谁了!估计他看鸽子的眼神,比看昭文帝还温柔,毕竟鸽子不会顶嘴啊!】
【有次昭文帝微服私访,正好撞见他在喂鸽子,就打趣说:“先生也有闲情逸致啊?”
赵渊一本正经地说:“这些鸽子能传信,边关若有急报,比驿马还快些。”
说着还抓起一只鸽子给昭文帝看,“陛下您看这羽毛,多顺滑,一看就是好苗子!”——得,连养宠物都透着股家国情怀,也是没谁了!】
众人忍不住笑了,酒肆里喝酒的汉子们哄堂大笑:“这大人连养鸽子都想着正事,真是钻进公务里了”;
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指着插画:“这爷爷对鸽子真好,跟我爹喂小鸡似的”。
【赵渊怼人厉害,护起百姓来更厉害,跟护崽的老虎似的!】博主的语气突然沉重起来,【有年冬天,京郊的地主克扣佃户的租子,还放狗咬人,把人腿都咬伤了,血流了一地。
被赵渊知道了,二话不说带着衙役就去了,那气势,谁看了都怕,跟要吃人似的。】
【那地主仗着有亲戚在吏部,根本不把他放眼里,翘着二郎腿说:“赵大人管天管地,还管得着我收租子?”
赵渊直接掏出官印拍在桌上,“啪”的一声,震得茶杯都跳起来了:“朝廷律法规定,灾年减租,你不仅不减,还伤人,我今天就管定了!”——那“啪”的一声,估计把地主魂都吓飞了!】
【最后他不仅逼着地主把克扣的租子还给佃户,还按律办了他,顺带参了吏部那位亲戚一本,说他包庇纵容,愣是把那亲戚的官帽给撸了。
可谓是“一石二鸟”,干得漂亮!那地主后来还想找人行贿,结果被赵渊知道了,又加了三年刑,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!】
【佃户们提着自家种的红薯去谢他,他愣是不收,说:“我是朝廷的官,护着你们是本分,要谢就谢陛下,谢大乾的律法!”
最后实在推不过,收下了一个红薯,还当场蒸着吃了,说“这红薯比山珍海味还香”,把佃户们感动得直哭。】
天玄帝把茶盏往桌上一放,拍着大腿骂:“好个无法无天的地主!灾年不减租还咬人,当朕的律法是摆设?赵渊这事儿办得硬气,就该这么治!”
长孙皇后搁下绣绷,急道:“这些佃户太可怜了,大冬天的被欺负,还好有赵大人能为他们出头。那地主心也太狠,放狗咬人,想想都心疼。”
袁泽气得直拍桌子:“这地主简直无法无天!赵先生带着衙役去治他,就该把他那嚣张劲儿打下去!
本宫要是在现场,非得抽他几鞭子,替佃户出口气!拖出去灭了他九族。”
诸葛明拱手道:“殿下莫急,赵大人行事有章法。那地主仗着吏部有人就横行,赵大人掏出官印拍桌,震的不只是地主,更是震碎了这些人‘仗势欺人’的幻想,让他们知道律法面前,谁也躲不掉。”
诸葛婉眼睛红红的,攥着帕子道:“婉儿听着都害怕,佃户们得多疼啊。赵大人把他们护在身后,还不收谢礼,只收个红薯,多好的官呀。”
白起沉声道:“末将虽不懂农事,却知这世道,就该多些赵大人这样的官。地主行凶,就该治;律法威严,就该守。赵大人此举,是在给百姓撑腰。”
陈嘉庚拍着大腿骂:“这地主比我经商时遇到的黑心掌柜还狠!灾年减租是积德行善的事儿,他倒好,克扣还伤人。
赵大人治他,大快人心!换成老夫,非得让人把他的地都分给佃户,看他还嚣张不!”
魏征捋着胡子,冷哼道:“哼,吏部那亲戚也不是好东西,包庇纵容,坏了朝廷律法!赵大人参他,是清理吏治的好法子。就得让这些蛀虫知道,官官相护行不通!”
天玄帝望向殿外,朗声道:“赵渊这事办得漂亮!既护了百姓,又整了吏治,还让律法立威。
朕就盼着满朝文武都学他,把百姓的事儿当自家事儿,大乾的江山,才能稳稳当当!”
【赵渊这辈子啊,就像一头倔驴,认准的理儿八头牛都拉不回来。】博主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,【有人说他傻,为了较真得罪那么多人,值得吗?
他却说:“当官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吗?要是怕得罪人就啥也不敢干,那还不如回家卖红薯!”——话糙理不糙,这才是当官的本分!】
【有回他去地方巡查,发现有官员为了政绩,逼着百姓把良田改成桑田,结果粮食减产,百姓怨声载道,饿死的都有。
他当即上书弹劾,把那官员办了,还奏请陛下让百姓改回种粮食,自已则留在当地,跟着老农学看墒情、选谷种,愣是把耽误的收成给补了回来,百姓都快把他当神拜了,给他建了生祠呢!】
【当地百姓给他送了块“为民做主”的牌匾,他死活不收,说:“这牌匾该给陛下,我不过是做了分内事。”
最后那牌匾被他挂在了县衙门口,他说:“让后来的官都看看,百姓要的是什么!”——这招高啊,用牌匾给后来的官敲警钟,谁要是敢胡来,先看看这牌匾!】
听到这儿,集市上瞬间安静了。卖肉的屠户剁肉的刀停在半空:“这话在理,当官的要是都能想着分内事,咱日子能差吗”;
算卦的先生摇头晃脑:“比起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,这样的官才是百姓的福气哟”。
【赵渊这辈子,怼过的人能从午门排到永定河,估计能绕京城三圈!】博主突然掰着手指头数,语气轻快得像在说趣闻。
【但帮过的人,能从永定河排回午门,估计能绕京城五圈!
有被他骂过的御史后来感叹:“被赵铁嘴怼一顿,当时气得想撞墙,回头想想,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啊!不怼我,我还醒不过来呢!”】
【其实啊,赵大人这人,看着凶巴巴的,心里比谁都软。】博主的声音轻轻响起,【他怼人,是怕大家走了歪路;他较真,是怕差事办得不妥,苦了百姓。
就像冬天里的老棉袄,看着不起眼,穿上才知道有多暖和。大乾有这么位“赵铁嘴”“赵卷卷”,是陛下的福气,更是百姓的福气啊!】
【三十多年,赵渊看着袁泽一点点成长如今说一不二的圣君。他自已呢,也老得快走不动道了,日子怕是没多少了。】
【“这三十多年的师徒情分,哪还分什么君臣啊,在赵渊心里,昭文帝早跟自家半拉儿子似的了。
就说他快不行的那年吧,躺床上动都费劲,却非要亲手给袁泽刻块平安佩。咱乾朝有这讲究,家里添了小孩,长辈总得弄块玉刻成平安佩,让孩子戴着,求个平平安安,没病没灾过一辈子。”】
【“咽气前,赵渊拉着昭文帝的手,气都快喘不上来了,还一句句说得清楚:‘陛下心里装着天下人,这是百姓的福气。可我啊,就盼着你也能多疼疼自已,别总为了江山把自个儿熬坏了。’”】
博主叹口气【:“说完这话,就这么去了。”】
【“赵渊走后,昭文帝愣是穿了三个月白衣服,宫里外头的热闹事儿全停了,全国上下都为他难过。这情分,哪是普通君臣能比的?”】
博主咂咂嘴,有点遗憾:【“说起来也可惜,赵渊亲手刻的那块平安佩,到现在也没找着,连点影儿都没有。
不然真想瞅瞅,那上面是不是刻着最简单的平安俩字,就跟他这人似的,看着严肃,心里头全是热乎劲儿。”】
赵渊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,望着皇宫那边,眼神有点发直。
【他这辈子,向来板着脸,没多少软乎时候。可到了最后,费那么大劲给袁泽刻那玉佩,还说那些贴心话——想来,这师徒情分是真钻到骨头里去了。】
【身为皇帝,威风得很,可自已走了之后,他能穿三个月素衣,让全国都为自已哀悼,这份情,早就超过一般的君臣了。这样的弟子,值了。】
赵夫人从屋里出来,走到他旁边,轻声说:“你这一辈子,陪着太子殿下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,太子殿下待你又这么重情重义,值了。”
她当年嫁给他,就是看中他实在正直,压根没想过能有今天这光景。现在看来……
赵渊望着天上的云彩,轻轻“嗯”了一声,眼里闪过一丝暖意。
说完,光幕彻底暗了下去,只留下满殿沉思的文武百官,和那位站在殿中,背影虽苍老却依旧挺直的赵渊。
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,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光,仿佛在为这位直臣的一生,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http://www.hlys.cc/29654/181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