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龙中文网 > 零维残响 >第17章 信息茧房的真相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17章 信息茧房的真相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  雨声在走廊尽头渐渐消散,苏羽推开实验室厚重的隔音门,一股消毒水混合着电子设备散热的气味扑面而来。几排全息屏幕悬浮在空中,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。

  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轻轻滑动,调出了实验室的内部网络界面。这个界面本应是研究数据的交换中心,此刻却在他眼中显露出不同寻常的层级结构。

  秦岚留下的思维防御系统在意识深处微微震动,像一根细弦被无形的手指拨动。他按照训练时掌握的方法,让意识中的几何模型缓缓旋转,将注意力聚焦在网络接口的一个异常端口上。

  那不是常规的数据通道,更像是一条被刻意隐藏的支流。

  接入的瞬间,海量信息涌入视野。不是冰冷的研究数据,而是流动的权力版图。chiron集团的触须在地球各个关键节点延伸,像树根般深深扎进星球的命脉。

  全球数据链路的控制节点在地图上闪烁,如同夜空中的星座。七成以上的跨洋光缆,近地轨道上百分之六十的通信卫星,地下数据中心的分布网络——它们表面上属于不同国家的电信巨头,实际控股方都指向同一个名字。

  媒体算法的核心代码在另一块屏幕上展开。他看见新闻推送的权重如何被精确操控,热点话题的发酵如何被预设路径,公众的注意力像提线木偶般被牵引。那些看似自由的讨论,实则在一个看不见的框架内打转。

  金融交易系统的监控日志更令人心惊。全球主要交易所的清算系统,国际汇市的波动曲线,甚至各国央行的政策传导机制——chiron的算法如同隐形的蜘蛛,在每个关键节点织网。

  苏羽的指尖有些发凉。

  这不是普通的企业扩张,而是对整个文明信息生态的全面掌控。公众生活在精心编织的信息茧房中,每一次点击,每一次搜索,每一次消费,都在加固这个无形的牢笼。

  他想起了街角那家咖啡馆的电视屏幕,总是播放着经过筛选的新闻。想起了地铁广告牌上循环推送的消费主义口号。想起了朋友们在社交媒体上热烈讨论的那些“热门话题”。

  所有这一切,原来都是被设计好的。

  实验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,他却感到一阵燥热。汗水沿着脊椎缓缓滑落。

  意识中的几何模型开始加速旋转,对抗着这些信息带来的冲击。秦岚的声音在记忆深处响起:“最坚固的牢笼,是让人意识不到自己被囚禁。”

  他继续深入,调取了更久远的历史数据。三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震荡,五年前改变多国政局的大规模舆论战,甚至更早时候的几场区域性冲突——现在都能在chiron的数据轨迹中找到对应的操作记录。

  这些事件曾经被解释为市场自发调整、民意自然发酵、地缘政治正常演变。真相却是,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幕后轻轻拨动了天平。

  苏羽关闭了所有界面,实验室陷入短暂的黑暗。只有应急指示灯在墙角投下微弱的光晕。

  他走到窗前,望着外面被雨水模糊的城市轮廓。霓虹灯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晕开,行人撑着伞匆匆走过。他们不知道,自己看到的天空是被修剪过的,呼吸的空气是被过滤过的。

  这座宏伟的都市,这个繁荣的文明,其实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温室里。而chiron集团,就是那个控制着温度、光照和养分的园丁。

  远处,chiron总部大楼的尖顶刺破雨幕,像一座沉默的纪念碑。

  苏羽轻轻按住太阳穴,意识中的几何模型重新稳定下来。恐惧渐渐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的认知。

  伊莲娜·维多利亚说得对,知识没有善恶,只有效用。但当她将全人类置于一个被设计好的信息环境中,剥夺了人们认知真实世界的权利时,这种“效用”已经越过了某种界限。

  雨水在玻璃上划出蜿蜒的痕迹。他看见倒影中的自己,眼神里有什么东西正在改变。

  秦岚留给他的不只是一套防御系统,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。现在,他看清了对手的真正面目,也明白了自己必须做什么。

  实验室的门悄无声息地滑开,一位研究员探头进来:“苏博士,项目组会议五分钟后开始。”

  他点点头,最后看了一眼窗外的城市。那些闪烁的灯火,此刻在他眼中有了不同的意义。

  “这就来。”

  声音平稳,听不出丝毫波动。但在他意识深处,一场风暴正在酝酿。信息茧房的真相已经被揭开,接下来要做的,是找到破茧而出的方法。
  http://www.hlys.cc/41089/217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