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龙中文网 > 胎穿农家子,科举来扬名 >第268章 陈彦献策辟财源 海运通商谋远利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268章 陈彦献策辟财源 海运通商谋远利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  御书房内,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。皇帝赵宸的焦虑与陈彦的决绝,如同两股无形的力量在激烈碰撞。当陈彦说出“开源”二字,并暗示其策虽利国却必有争议、需担风险时,皇帝眼中熄灭的希望之火被重新点燃,甚至燃烧得更加炽烈。

  “维岳!快讲!是何良策?” 皇帝身体前倾,目光灼灼,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,“只要于国有利,能解这国库空虚之困,纵有滔天争议,朕为你一力担着!需要什么权柄,朕给你!需要冒什么风险,朕与你一同担着!你但说无妨!”

  陈彦迎着他急切而决绝的目光,深吸一口气,不再犹豫,清晰而沉稳地说道:“陛下,臣之策,简而言之,便是——由朝廷出面,组织大型船队,开展远洋海运,与海外诸国进行官方贸易,以其巨额利润,充盈国库!”

  “由朝廷……出面做买卖?” 皇帝赵宸闻言,明显愣了一下,眉头微微皱起,脸上露出困惑与一丝本能的抵触。士农工商,商为末业。堂堂天朝上国,皇帝亲自派人去做商贾之事?这……这成何体统?传扬出去,岂不惹天下人耻笑?与他自幼接受的圣贤教诲、帝王心术,实在相去甚远。“维岳,这……此举是否有些……有失国体?朕乃天子,岂能与商贾争利?况且,前朝亦有海禁之议,言海路风波险恶,得不偿失。”

  陈彦早已料到皇帝会有此反应,他不慌不忙,从容解释道:“陛下,此非与民争利之末技,实乃以国家之力,行万民之便,开无穷之利! 且容臣为陛下剖析,这海运贸易,相较于传统陆路,有三大无可比拟的优势!”

  他伸出三根手指,条分缕析:

  “其一,运载量巨大,远超驼马! 陛下试想,一支由数十匹骆驼或骡马组成的商队,跋涉千里,能运载多少货物?不过百十担而已,且需大量人手照料牲口,消耗大量草料。而一艘大海船,其船舱容量,可轻松容纳数千石乃至上万石货物!一支船队若由十艘大船组成,其运载量,便堪比成千上万的驼队!一次航行,所携货物,足以满足一国之需求!此乃以一代万之效!”

  皇帝闻言,眼神微动,显然被这个直观的对比所触动。他微微颔首,示意陈彦继续。

  “其二,速度快捷,不受地形限制!” 陈彦继续说道,语气中带着自信,“陆路商队,翻山越岭,过桥涉水,受制于官道、关卡、天气,日行不过数十里。若遇盗匪、暴雨、山路崩塌,更是寸步难行,耗时良久。而大海船借风而行,顺流而动,一日夜可航行数百里!从扬州或明州(宁波)出海,至倭国、高丽,顺风时旬日可达!至南洋诸国,亦不过一两月工夫。其迅捷,远超陆路数倍! 货物周转极快,利润回收周期大大缩短!”

  他见皇帝听得入神,便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:“陛下可曾读过前朝诗句,‘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’?为博妃子一笑,不惜动用朝廷八百里加急驿马,日夜兼程运送岭南荔枝到长安,其耗费何其巨大?运到之时,一颗鲜荔枝,其价几与同重的黄金相仿!此乃何故?物以稀为贵,更以速为贵也! 若能以海船快速运输南方的奇珍异果、时令鲜货至北方乃至海外,其利岂可估量?”

  皇帝微微点头,这个关于速度和稀缺性的道理,他更能理解了。

  “其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” 陈彦目光炯炯,“海运所能抵达之地,远非陆路所能及! 陆路西行,有雪山、沙漠、强敌阻隔,困难重重。而茫茫大海,四通八达!向东,可至倭国、高丽;向南,可至占城(越南)、暹罗(泰国)、爪哇(印尼)、乃至更远的西洋诸国!这些海外番邦,物产、需求,与我朝大不相同!”

  他趁热打铁,切入核心:“陛下请想,我大雍地大物博,物产丰饶,诸如江南的丝绸、景德镇的瓷器、闽越的茶叶、蜀中的锦缎,在我朝虽也珍贵,但并非稀罕之物。然则,在海外番邦,尤其是那些蛮荒小国,此等精美之物,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珍宝!例如……东瀛倭国!在这些番邦眼中,光滑绚丽的丝绸如同天衣,晶莹剔透的瓷器恍若仙器!其价值,岂是金钱所能衡量?届时,一匹苏杭寻常绸缎,在倭国或可换得等重的白银!一件景德镇精品瓷瓶,换回一箱黄金,亦非不可能!”

  “倭国?” 皇帝眉头皱得更深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与怀疑,“朕知东海之外有倭国,乃蛮夷小邦,遣唐使之后,仰慕中华文化。然其地狭人稀,蛮荒未开,能有多少财力?与我朝贸易,岂非杯水车薪?如何能解我国库千万两之饥渴?”

  陈彦等的就是皇帝这一问,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,压低了声音,语气却异常肯定:“陛下!您有所不知!据臣所知,那倭国虽地狭,但其境内,金矿、银矿储量极为丰富! 其国俗,尤爱黄金。因其开采技艺落后,金银于我朝是硬通货,于彼国,某种程度上反不如我朝的丝绸瓷器珍贵!他们有的是地底埋藏的金银,却极度缺乏我朝的精致物产!只要我们打通海路,建立起稳定的贸易渠道,以我朝之‘有余’,易彼国之‘不足’,倭国之金银,必将如滔滔江水,源源不断流入我大雍国库!”

  “倭国……多金矿银矿?” 皇帝的眼睛瞬间瞪大了,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。这个信息,如同在他沉闷的心湖中投下了一块巨石!如果陈彦所言属实,那岂不是意味着……一个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,就隔海相望?

  陈彦继续描绘宏伟蓝图:“陛下,此策之利,绝非仅止于倭国!往南,香料、胡椒、象牙、宝石、珍贵木材,皆是我朝所需!同样,他们也渴望我朝的物产!这是一张遍布四海的巨大贸易网络!若由朝廷主导,组建强大船队,垄断这海上贸易通道,其利岂止千万?足以支撑起整个帝国的财政!届时,莫说区区赈灾、军饷,便是兴修水利、鼓励农桑、大办学堂、惠及天下,亦有了坚实的根基!此乃不增赋税而国用自足的强国之道!”

  他看着皇帝眼中越来越亮的光芒,最后加重了语气,并抛出一个关键利好:“而且,陛下,此事还有一利!去岁平定荆州,水师俘获、缴获了叛军大量战船、海船! 这些船只如今正泊于沿海港口,闲置无用,维护还需耗费钱粮。若以此为基础,稍加改造,便可组成一支初具规模的贸易船队,可省下大笔造船费用!正是变废为宝,化剑为犁!”

  皇帝彻底被陈彦描绘的宏伟前景和扎实的可行性分析打动了!运量大、速度快、航程远、利润高,还有现成的船队基础!他仿佛看到了满载丝绸瓷器的巨舰,凭借风力,快速航行在浩瀚大洋上,远超陆路驼队的效率;又仿佛看到了那些船只归来时,船舱里堆满了黄澄澄的金子、白花花的银锭、以及各种奇珍异宝!这些财富,将彻底填满空虚的国库,让他再无财政掣肘之忧!

  风险可控,而收益……几乎是无限的!

  “好!好!好一个‘物以稀为贵’!好一个海运三利!好一个‘不增赋税而国用自足’!” 皇帝猛地站起身,激动地在御案前踱步,脸上因兴奋而泛起红光,之前的愁云惨雾一扫而空,“维岳!此策大妙!思虑周详,切实可行,利在千秋!朕怎么早没想到!终日困于田赋盐铁,真是坐井观天矣!”

  他停下脚步,目光锐利地看向陈彦:“只是……此事千头万绪,涉及造船、航海、货殖、外交,绝非易事。朝中那些老夫子,尤其是御史台那帮清流,定然会以‘与民争利’、‘重利轻义’、‘有损国体’、‘奇技淫巧’等理由,群起攻之!阻力定然不小!”

  “陛下圣明!” 陈彦拱手道,“故此事需周密筹划,循序渐进。初期可先以‘恢复前朝海贸旧制’、‘宣慰藩属’、‘采购海外珍稀药材’、‘利用缴获战船试行’等名义进行,低调行事,重在实效。待见到真金白银的收益,堵住悠悠众口,再图扩大。关键在于,必须由陛下信重之臣,总揽全局,赋予专断之权,避免各方掣肘。”

  皇帝重重一拍龙案,斩钉截铁:“就依你之策!此事,朕意已决!维岳,此策既由你提出,想必你心中已有成算。朕命你,即刻草拟一份详细的条陈奏疏! 将此海运通商之策的利弊、步骤、所需人员、船只改造方案、货物清单、预算、可能遇到的困难(如风浪、海盗)及应对之策,给朕详详细细、明明白白地写出来!朕要以此说服内阁,推行此策!”

 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陈彦:“此事干系重大,乃国之命脉所系!朕欲将此重任,交托于你!待条陈上奏,朕便下旨,成立……嗯,就叫 ‘市舶总司’ !由你兼任市舶使,全权负责筹办此事!一应人员调配、船只改造、货物采购、出海贸易,皆由你便宜行事!朕给你撑腰!”

  “臣!遵旨!” 陈彦心中激动,但面色沉静,单膝跪地,肃然领命,“臣必当竭尽所能,拟定详策,为陛下,为大雍,开辟这万世财源!必不负陛下重托!”

  “好!朕等着你的奏疏!” 皇帝亲自将陈彦扶起,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,眼中充满了无限的期待,“快去准备!朕等着你的好消息!”

  “臣,告退!” 陈彦躬身退出御书房。

  走出宫门,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,陈彦深吸一口气,感到肩头的担子又重了几分,但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与激情。一条充满挑战却也蕴含无限可能的道路,正在他面前徐徐展开。这不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财政危机,更是可能改变这个帝国未来命运的一次重大尝试。

  他必须尽快写出一份足以打动在^_^朝臣的奏疏。这市舶总司的第一任市舶使,他当定了!这海贸之路,他闯定了。
  http://www.hlys.cc/43875/375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