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9章 黑餐馆还是救命铺子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  雨是在后半夜来的。

  陆远被雷声炸醒时,正蜷在三轮车厢里的折叠床上。

  雨滴砸在铁皮顶棚上,像有人拿钢珠枪对着他脑门儿突突,他迷迷糊糊摸手机看时间——凌晨两点十七分,天气预报说的暴雨比预计早了半小时。

  “老板!”小桃的声音穿透雨声砸进来,平板屏幕的蓝光映得她眼眶发红,“老城区23号安置点信号!

  山体滑坡堵了进村路,他们断水断电十二小时,现在有人开始喝雨水了。“

  陆远翻身坐起,后颈沾着凉津津的汗。

  安置点他知道,上个月拆迁楼塌了半边,二十多户居民被临时安置在废弃的小学里。“应急办怎么说?”

  “物资车卡在塌方路段,说两小时后到。”小桃指尖在屏幕上快速划拉,“但安置点里有七个老人,三个婴幼儿——两小时?

  等物资到,婴幼儿估计该脱水了。“

  雨声突然大了一倍。

  陆远掀开帘子,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砸下来,他眯眼看向巷口——玄铁锅还搁在老位置,雨水顺着锅沿往下淌,在地上砸出小水洼。

  “凌霜!”他提高嗓门喊了一嗓子。

  后车厢传来金属轻响,凌霜从阴影里走出来,黑色风衣下摆还滴着水,显然刚在雨里巡查过。

  她发梢沾着雨珠,目光扫过小桃的平板,声音像浸了冰碴:“需要我去。”

  “不是让你去搬物资。”陆远弯腰从车厢暗格里掏出个玻璃罐,里面装着半罐泛着青金色的米粒,“小桃,把深泉水拿出来。

  凌霜,你背锅。“

  三人同时动作的当口,陆远的脑子转得比猛火灶还快。

  响水稻是系统兑换的灵米,熬粥能快速补充体力;深泉水存了三桶,够煮三大锅;猛火奥义能让米浆在半小时内熟透——但得赶在安置点最后那点雨水喝光前送过去。

  “能熬多少?”小桃把三桶水搬进操作区,塑料桶撞在铁皮上哐当响。

  “三桶米浆,每桶够十五人分。”陆远抄起玄铁锅架在柴油灶上,火舌“轰”地窜起来,“但得趁热。

  凌霜,你背两桶,我和小桃留一桶给路上可能遇到的救援人员。“

  凌霜已经解下风衣叠好,里面穿的黑色战术背心沾着雨水,勾勒出利落的肩线。

  她弯腰提起铁锅的木柄,金属与陶瓷碰撞出清响:“重量。”

  “每桶三十斤,两桶六十。”陆远往锅里倒水,深泉水倒进铁锅里的瞬间腾起白雾,“但你轻功应该......”

  “足够。”凌霜打断他,转身时发尾扫过陆远鼻尖,带起一丝冷冽的雨气,“半小时内送到。”

  雨幕里的三轮车突然亮如白昼——小桃打开了所有LED灯,“饿了”两个字在雨里晕成暖黄的光斑。

  陆远搅动着逐渐浓稠的米浆,蒸汽模糊了他的眼镜片。

  米香混着雨水味往鼻腔里钻,他听见凌霜的脚步声在巷口顿了顿,接着是重物被扛起的闷响。

  “等下。”他扯住凌霜的战术背心带子,从兜里摸出包糖霜山楂干塞过去,“路上吃,甜的抗饿。”

  凌霜低头看了眼山楂干,又抬头看他。

  雨珠顺着她眼尾的弧度滑落,在下巴尖凝成一颗晶亮的水珠。

  她没说话,只是把山楂干塞进战术背心的暗袋,转身冲进雨幕。

  陆远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雨雾里,突然笑出了声。

  小桃从他身后探出头:“笑什么?”

  “你说要是有人拍下来,标题该叫什么?”他搅着米浆,“《女武神背锅闯雨幕》?

  《暴雨中的移动食堂》?“

  “《穿风衣的女人背着锅飞过去了》。”小桃举着手机,屏幕里是刚刷新的短视频,画面摇晃着拍下雨中跃过断桥的身影,配文已经有五万点赞,“现在已经爆了。”

  米浆在锅里咕嘟作响。

  陆远舀起一勺,米浆挂在勺子上拉出半透明的丝,他吹了吹喂给小桃:“尝尝。”

  “甜的。”小桃眼睛亮起来,“比上次的更稠。”

  “响水稻泡了三小时,深泉水矿物质多。”陆远把最后一桶米浆封好,“等会给救援人员留的这桶,我再加点姜丝——雨水天,驱寒。”

  安置点的方向传来隐约的欢呼声。

  陆远掀开车帘,雨势稍小了些,能看见远处山坡上星星点点的手电光。

  小桃的手机突然震动,是应急办的消息:“安置点反馈,米浆已送达,所有婴幼儿血糖指标回升,老人血压稳定。”

  “那记者呢?”陆远想起半小时前混进人群的身影,黑伞压得低低的,话筒上还挂着台标。

  话音刚落,那记者就举着话筒挤到三轮车前。

  她雨衣帽子上的水直往下滴,镜头却稳稳对准陆远:“陆先生,根据《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》......”

  “我知道您要问什么。”陆远抄起漏勺搅了搅锅里的姜丝米浆,“但您看那边——”他抬下巴指向安置点,有个穿红棉袄的老太太正端着碗朝这边招手,“那是王奶奶,糖尿病,喝了米浆后血糖没往下掉;那是小乐乐,一岁半,刚才还哭着要妈妈,现在抱着碗舔勺子呢。

  您要问合不合法,我答不上来;您要问该不该让饿肚子的人吃饭——“他舀起一勺米浆递过去,”您先尝尝?“

  记者愣了愣,低头吹凉米浆的瞬间,镜头扫过她发红的眼眶。

  两小时后,应急管理部官微发了条消息:“昨夜暴雨中,民间热心人士陆远先生组织流动餐车为受灾群众提供应急餐食,特此表扬。”底下市场监管局的评论紧随其后:“关于流动制售行为,我局将依法开展调查。”

  小桃把平板转向陆远,屏幕上是她刚整理好的资料:“食材来源证明、公益供餐记录、二十三个受益人签字的《自愿食用声明书》——我匿名投给了《民生观察》《都市食报》和《晚间新闻》。”

  陆远咬着后槽牙乐:“你这哪是备份,分明是后手。”

  三天后雨过天晴,调查组来的时候,陆远正蹲在新摊点前擦玄铁锅。

  为首的女干部穿藏青西装,踩着沾泥的皮鞋,身后跟着三个拎公文包的。

  “陆老板。”女干部递来工作证,“市场监管局餐饮安全处,陈清。”

  陆远起身时故意撞了下铁锅,“当”的一声响:“陈处长,要尝尝素汤饼吗?

  刚煮的。“

  素汤饼端上来时,陈清的动作顿了顿。

  雪白的面片浮在清鸡汤里,撒着细葱和虾皮,和她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——小时候住在老巷子,妈妈总在暴雨天煮这个,锅边贴着烤得金黄的玉米饼,她蹲在灶前等,被蒸汽熏得满脸水珠。

  她舀起一勺汤,热乎气儿扑在眼镜上。再睁眼时,汤面已经模糊了。

  “小时候我妈就这么煮的。”她声音发闷,摘下眼镜擦了擦,“面是手擀的,汤是鸡骨架熬的,葱是院儿里现拔的。”

  陆远没说话,往她碗里又添了勺汤。

  陈清合上执法本,对随行人员说:“记下来,此处列为’特殊时期应急补给备案点‘。

  平时......“她顿了顿,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“

  离开前,她把一张折好的纸条压在碗底。

  陆远等他们走远才展开,上面是手机号,备注:“家里老人总说没胃口,下次能煮碗粥吗?”

  他捏着纸条笑出了声,转身往锅里添水。

  阳光穿过遮阳棚的缝隙,在玄铁锅上跳着金斑。

  小桃的平板突然弹出预警:“连续三晚暴雨预报,老城区土壤含水量......”

  “老板!”隔壁修鞋摊的老张头喊他,“明儿早我来占位置啊,给我留碗热乎的!”

  陆远应了一声,抬头看天。

  云层又开始往一块儿聚,像团没揉开的面。

  他低头搅了搅锅里的水,水面荡开涟漪,倒映出棚顶的“深夜食堂”灯牌——“饿”字的最后一笔还在闪,像根被拉长的线,直往云里钻。

  凌晨一点半的风突然凉了。

  陆远收摊时,发现三轮车后轮旁多了个油纸包。

  打开一看,是两个烤得金黄的玉米饼,还带着余温。

  油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:“谢谢那天的粥,奶奶说像她妈妈煮的。”

  他把玉米饼揣进兜里,抬头望向巷口。

  路灯在雨雾里晕成模糊的光斑,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脚步声,像有人正踩着水洼,一步一步往这边走。
  http://www.hlys.cc/44371/339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