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龙中文网 >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>第273章 门槛上的老铜锁会辨人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273章 门槛上的老铜锁会辨人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  石磨村的老祠堂门槛上,挂着把老铜锁。锁身绿锈斑驳,钥匙孔里像藏着星星,是村里老林家传了八代的物件。这铜锁怪得很——你要是心里干净,轻轻一拧就开,锁芯还会唱个小曲;你要是揣着坏水,把钥匙磨秃了也捅不开,锁鼻儿还专往你手背上撞。

  守着铜锁的是林老爹,大伙儿都喊他锁爷。老爹的手指头关节粗大,常年摩挲铜锁,指腹磨出层亮茧,每天清晨都要给锁上点猪油,说锁芯响是在跟他撒娇。他有个孙女叫锁儿,梳着条大辫子,辫梢绑着铜铃铛,最爱趴在门槛上看爷爷开锁,说锁眼里的光会眨眼睛。

  村北头有个光棍汉叫孙光棍,总惦记着祠堂里的老物件。他听说祠堂供桌下藏着祖辈留下的银元宝,好几次想趁夜里撬锁,都被锁儿用弹弓打跑了,嘴里喊:想偷祠堂东西,铜锁爷不答应!

  开春那会儿,祠堂翻修,要把供桌挪出去刷漆。孙光棍自告奋勇来帮忙,眼睛却总往桌下瞟。趁人不注意,他假装系鞋带,手偷偷往桌下摸,刚碰到个硬东西,就听见一声,老铜锁自己从门槛上掉下来,锁鼻儿正好砸在他手背上。

  哎哟!孙光棍疼得直咧嘴。锁儿蹲在门槛后偷笑,看见铜锁在地上转了个圈,锁眼儿对着孙光棍,像是在瞪他。村长老槐树拎着烟袋过来看,瞅见孙光棍手背上的红印,又看了看地上的铜锁,慢悠悠说:光棍啊,祠堂的东西,是全村人的念想,动不得。孙光棍的脸腾地红了,赶紧把供桌扶稳,再不敢乱瞟。

  锁爷捡起铜锁,往锁芯里滴了点猪油,笑着说:这老伙计,比狗还灵。

  入夏时,山里下暴雨,祠堂的后墙被冲了个洞。雨水灌进屋里,眼看要淹到供桌,孙光棍急得直搓手,扛起铁锹就去堵洞。可雨太大,刚填上的土就被冲跑,他浑身淋得像落汤鸡,还在泥里刨。

  锁儿看在眼里,跑回家把爷爷的蓑衣给孙光棍送去,又抱着铜锁说:锁爷锁爷,帮帮孙叔吧,别让雨水淹了供桌。话音刚落,铜锁突然响了一声,锁眼里冒出点白气。奇怪的是,那白气飘到后墙,洞边的泥土竟慢慢结块,不再被雨水冲散。

  孙光棍看得直咋舌,堵完洞回来,特意给锁爷拎了只自己逮的野兔,红着脸说:林叔,谢......谢谢锁爷。锁爷把野兔炖了,喊孙光棍一起吃,锁儿啃着兔腿笑:孙叔,你现在摸供桌,铜锁爷不砸你了。

  秋天收玉米时,锁爷突然腿疼得站不起来。郎中说是老寒腿犯了,得用老烧酒泡草药擦。锁儿急得直掉泪,孙光棍提着两斤新玉米来看望,挠着头说:我去镇上赶集,见过专治腿疼的膏药,就是贵......

  当天夜里,锁儿抱着老铜锁,用布擦上面的绿锈:铜锁爷,救救爷爷吧,我以后天天给你上猪油,不让你生锈。眼泪掉在锁身上,顺着纹路流进锁眼儿。第二天一早,她发现锁眼里卡着个油纸包,打开一看,是瓶老烧酒,酒精度数高得呛人,瓶身上还刻着个字——是锁爷年轻时埋在院里,后来忘了的那瓶。

  孙光棍一看就咋舌:这酒够劲!泡草药正好!他自告奋勇陪着锁儿去镇上,把家里的玉米卖了,买回了膏药。锁爷擦了药酒贴了膏,腿竟慢慢好了,又能每天清晨去开祠堂的门。

  这事过后,老铜锁成了石磨村的宝贝。谁家娶媳妇,来借铜锁挂在新房门上,说能锁住福气;谁家孩子满月,让孩子摸把铜锁,说能长命百岁。孙光棍也改了性子,不再游手好闲,跟着锁爷学修锁,说:这铜锁教会我,心里干净,走路才稳当。

  后来锁爷活到九十九岁,在一个晒暖的午后安详地走了,锁儿接过了那把老铜锁。她嫁了个教书先生,生了个儿子叫。小家伙刚会走路,就爱拿着小铜钥匙往锁眼里捅,咔哒咔哒瞎拧,老铜锁也跟着响,像是在跟他玩。

  如今那把老铜锁还挂在石磨村的祠堂门槛上,绿锈里透着暗光,钥匙被磨得溜光。路过的外乡人要是问起这锁的来历,锁儿就会笑着说:哪有啥来历?它呀,就像咱村的老辈人,看着古板,心里亮堂,你对它真,它就给你敞开门;你要是藏坏心眼,它可不就给你点教训?

  孙光棍后来在村口开了家修锁铺,柜台上总摆着个铜锁模型,谁来修锁都要讲段老铜锁的故事,末了加句:做人啊,得像这铜锁,钥匙对了才能开,心眼正了才能走得远。

  风一吹,祠堂的门响,铜锁上的铃铛响,锁眼里的光还在眨眼睛,像是在说:这村里的故事,还长着呢。
  http://www.hlys.cc/47232/273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