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龙中文网 > 锦堂现春深 >第174章 御前斗法,祸水东引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174章 御前斗法,祸水东引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hlys.cc
  寅时三刻,天色尚暗。

  金銮殿外,文武百官已按品阶肃立,鸦雀无声。

  文官队列之首,梁策一身绛紫官服,腰间玉带垂落,身形沉稳若山巅孤松。

  他身侧的户部侍郎陆无涯,低眉垂目,似在凝神屏息,眼角余光却不时掠过这位年轻的女婿,无声地揣摩着他今日的盘算。

  “陛下驾到——”

  太监悠长的唱喏声响起,众臣齐齐跪伏,高呼万岁。

  明黄龙袍的身影稳步踏上玉阶,落座龙椅时,那深沉的目光似有若无地,掠过梁策所在的位置,如蜻蜓点水。

  “众爱卿平身。”

  朝议开启,各部尚书依次出列奏事。

  梁策身为暂代户部尚书,条理分明地陈述北方秋税收缴情形,语速不疾不徐,将枯燥繁复的赋税数目,讲得如同棋盘落子,步步清晰。

  吏部尚书微微颔首,连素来挑剔的御史大夫,也难得未置一词。

  “睿王办事,朕向来放心。”

  皇帝抚着颌下短须,面上浮起一丝笑意,随即话锋陡转。

  “不过今日,朕要议的,是江南水患。”

  殿内空气骤然凝滞。

  工部尚书慌忙趋前一步:“启禀陛下,广陵一带因秋汛决堤,淹没良田千顷,若不及早治理,恐影响来年春耕…”

  “朕知道。”

  皇帝打断他,目光如炬,缓缓扫过阶下众臣,最后定格在核心。

  “朕问的是,谁堪当此重任?”

  昱王梁弈即刻出列,玄色蟒袍衬得其身姿挺拔,意气风发:“儿臣愿为父皇分忧!”

  他身后的吏部左侍郎紧随其后,声如洪钟。

  “陛下明鉴!昱王殿下英明果决,曾主持北境军需调度,经验丰富,确是不二人选!”

  梁策冷眼旁观这出默契的双簧,唇角微微绷紧了一瞬,又迅速恢复如常。

  “老三有心了。”皇帝不置可否,目光转向那抹绛紫,“老六,你怎么看?”

  梁策从容出列,手中玉笏在初升的晨光里流转着温润光泽,与他沉静的面容相映。

  “回父皇,治水如治国,需通盘考量,慎之又慎。儿臣以为,当派遣既深谙水利之道,又善于统筹全局之人。”

  他略一停顿,目光扫过梁弈微变的脸色,缓缓续道:“五哥近日潜心研读《河防通议》,对江南水系脉络,颇有心得。”

  文官队列末位,正偷偷掩口打哈欠的祺王梁阅,闻言猛地呛住,剧烈的咳嗽声在寂静的大殿中突兀地炸响。

  众臣侧目,只见这位素来散漫的皇子手忙脚乱地拍着胸口,一张脸涨得通红。

  “五哥。”梁策头也未回,声音里带着弟弟对兄长特有的纵容,“出列。”

  梁阅如受惊的兔子般蹦到御前,结结巴巴道:“儿臣…儿臣…叩见父皇…”

  皇帝眼中闪过笑意:“老五,《河防通议》读到第几卷了?”

  “回、回父皇…”

  梁阅额角瞬间沁出细密汗珠,眼神慌乱地瞟向梁策,忽然灵光一现,挺直了些背脊。

  “正读到‘治水如治军,堵不如疏’那卷!”

  梁策嘴角微抽。

  这书卷帙浩繁,何来这般直白的卷名?

  分明是这五哥情急之下,将他平日闲聊时的只言片语胡乱拼凑。

  “哦?”皇帝眉梢微挑,带着考较的意味,“那依你之见,广陵溃堤,该如何修复?”

  梁阅咽了口唾沫,又偷瞄了一眼梁策,仿佛汲取了勇气,猛地抬头,声音竟响亮了几分。

  “儿臣以为,当效仿大禹治水之法!于广陵城南开凿分流渠道,引洪入野;同时在城北溃口处,用‘埽工法’加固堤坝!”

  满殿哗然顿起。

  不少官员面露惊异,似乎未料到这平日里浑浑噩噩的祺王,竟能说出这般条理清晰的方略。

  皇帝眼中精光一闪,锐利地投向梁策,语气莫测:“老六,这主意,听着甚是耳熟啊?莫非是你的手笔?”

  梁策不慌不忙,躬身应答:“父皇明察,此策确系儿臣与五哥反复推敲。不过…”

  他转向梁阅,语气温和却带着追问:“五哥可知,埽工所需柳枝几何?如何分层铺设?可曾细算?”

  梁阅眨了眨眼,竟真从宽大的袖袍里掏出一卷皱巴巴的纸页,急急展开。

  “算、算过的!需柳枝八千束有余!分三层交错,每层需夯土一尺二寸…”

  他念着纸上潦草的字迹,竟也分毫不差。

  梁策眼底浮现起赞赏。

  这憨直的五哥,平日虽不着调,但对他随口说过的话,写下的东西,竟真如此上心,视若珍宝般随身携带。

  梁弈脸色一沉,立刻出列反驳。

  “父皇!五弟从未实地治水,纸上谈兵恐误大事!六弟虽聪慧,但毕竟年轻,缺乏主持大局的经验。江南灾情复杂,若处置不当…”

  “三哥多虑了。”梁策不待他继续发挥,便从容截住话头,声音清朗依旧。

  “儿臣自知年轻,然五哥于水利一道确有专研,工部亦不乏精通实务的能臣干吏可随行辅佐,况且…”

  他微微抬眼,目光平静却凌厉地直视梁弈。

  “三哥当年初掌北境军需时,不也比儿臣现在还要小两岁么?”

  “当年朝中亦不乏质疑之声,然三哥终以实绩证明己能,可见经验之谈,未必是衡量才干的唯一准绳。”

  这一记软钉子,扎得梁弈脸色微变,一时语塞。

  当年他接手北境军需,虽最终完成,其间却全赖其舅靖国公一党在背后多方运作,弹压异己,朝中对此早有微词。

  此刻被梁策当众点出,无异于揭了旧疤。

  “六弟此言差矣。”梁弈勉强维持着嘴角的笑意,声音却透出寒意,“军需调度,与赈灾治水,岂可混为一谈?其复杂与凶险,不可同日而语!”

  正当双方僵持,一直沉默旁观的祯王梁蘅沉稳踏出。

  他声音浑厚,自带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。

  “父皇,儿臣有言。”

  皇帝目光转向他:“讲。”

  “儿臣以为,五弟虽无独当一面的经验,但六弟心思缜密,二人性情互补,恰可相辅相成,正合此任之需。”

  梁弈猛地侧首,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错愕,显然未料到向来持重的大皇兄,会在此刻站到梁策一边。

  梁蘅对梁弈的目光恍若未觉,神色平静,继续陈词。

  “况且,江南官场盘根错节,若派毫无根基之人前往,反易受掣肘。”

  “六弟在户部任职,熟知钱粮调度;五弟性情宽和,可安抚地方官员人心,正是最佳人选。”

  “此乃儿臣浅见,望父皇明断。”

  梁策眸光微闪,投向梁蘅的目光带着一瞬的探询。

  梁蘅今日之举,看似相助,其背后深意却耐人寻味。

  然而,对方神色坦然,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。

  “三哥过虑了。”梁策收回目光,声音依旧温和。

  “五哥并非全无经验,去年夏汛,他随工部李侍郎巡视黄河险工,便曾提出过鱼鳞塘分段固堤之法。”

  “当时,李侍郎不是还盛赞其‘独具慧眼’么?”

  他目光转向工部队列。

  被点名的李侍郎浑身一个激灵,在梁弈骤然射来的冷厉目光中,硬着头皮挤出笑容,声音发颤地证实。

  “回、回陛下…睿王殿下所言…句句属实!祺王殿下…确、确有过人之处…”

  梁弈冷笑讥讽:“六弟如此不遗余力,推崇五弟,甚至不惜搬出去岁旧事,莫不是想借此次机会,另有所图…”

  “够了。”

  皇帝的声音不高,却似带着千钧的重压,瞬间让满殿噤若寒蝉。

  他目光如冷电,在四个儿子脸上缓缓扫过,最终定格在梁策身上。

  “老六,若朕将此重任,交付于你与老五,你待如何?可能给朕,给这满朝文武,一个明确的交代?”

  梁策深深一揖,姿态恭谨却透出磐石般的坚定。

  “父皇信重,儿臣与五哥岂敢不竭尽全力,以报君恩?”

  “儿臣在此立状:此去江南,必与五哥同心戮力,三月之内,疏通广陵及下游主要淤塞水道;抢在明年春汛之前,加固各处险要堤防!”

  “若逾期不成,或工程有失,致使灾情加重,儿臣甘愿当即交还户部印信,卸去所有职衔,任凭父皇处置!”

  这赌注下得极重,掷地有声。

  一直垂首不语的陆无涯猛地抬头,难以置信地望向自己那看似沉稳的女婿,眼神中充满了惊骇不解。
  http://www.hlys.cc/47705/264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hlys.cc。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hlys.cc